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毛泽东的哲学理论贡献,对于我国哲学理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目前,国内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谈毛泽东的哲学创造前,有必要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和发展概况做以简略叙述。  相似文献   
22.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百年进阶史。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洞察时代大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领导力量和根本方向,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路径,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基础;注重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责任,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科学认识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探索,对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3.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杨信礼,王立胜在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使各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处于互依共存、激烈竞争的网络系统之中。对于落后民族国家来说,能否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利用机遇,把握航向,顺利实现现代化,确实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4.
“新时代”就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出现了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是具有阶段性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5.
以唯物史观作为诠释历史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评价历史、总结经验的科学方法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坚持”来概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蕴含了党对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群众间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理论、社会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等哲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党百余年时空向度上的党性与人民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建国6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经历了从平等到富裕到公平正义的时代转换:在第一个三十年,我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平等;在第二个三十年,我党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富裕;在第三个三十年之开局,我党所确立的核心执政理念是公平正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党核心执政理念的确立均有其现实根据,核心执政理念的转换根源于时代问题的转换,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就是事物向对立面的运动,不平等的旧中国必然为平等的新中国所取代,贫穷的社会主义必然向富足的社会主义发展,拜金主义的社会主义必然向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转向。平等是要把人从对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富裕是要把人从物质资料的极度匮乏中解放出来,公平正义是要把人从对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平等到富裕到公平正义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在这个总体性圆圈中,平等是正题,富裕是反题,公平正义是合题。  相似文献   
27.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文明冲突论、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之问以及生态伦理的理论自觉,分别从多元文明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反思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定义三个方面展现了同一问题不同方面的困惑,亦即表达了对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所遭遇的内生困境的时代之问。面对上述三重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以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来寻求解决之道,破除了多元文化冲突难题、人类价值虚无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缺失,最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