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17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32.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多元背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催生正负的"双效"性,国外逆全球化趋势蔓延与国际层面的空间挤压,国内区域生态发展不均衡矛盾以及生态势能的全方位集聚.在此基础上,生产与资本、消费与刺激消费以及控制自然还是顺从自然构筑了三大关系层次.分析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三大关系的论述与逻辑线索,可以得出生产与资本不可偏颇侧重,消费与刺激消费之间要构造张力,控制自然本质上内含顺从自然.此外,生态文明本身的内在价值也至关重要,"非物质化"与审美化二者共同彰显了自然的美与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中国化体认,因此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其中,在实践的王国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33.
934.
决策民主化是现代政府决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决策体制不健全,决策民主参与范围狭窄,决策监督滞后,这些都成为决策民主化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必须健全决策体制,扩大决策的民主参与范围,加强决策监督,以提高决策民主化水平,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