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35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圣叹小说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固然是由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而又不象诗文那样作为文学的正宗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我国古代小说批评自李贽滥觞以来,主要采取评点的形式,批评家们的意见往往散见于小说作品的序跋和批文中,并往往显得不够完整和系统。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不值得我们重视。事实上,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也曾出现过金圣叹这样杰出的小说理论家,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能够对他的小说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整理,以致使这份宝贵的文学批评遗产长期掩埋在唾沫和尘雾之中。  相似文献   
72.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是春秋末年出现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包括他的弟子们在内的一批以君子人格为皈依的学者,他们以道自任,“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乐道而忘人之势”,不仅体现了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而且维护着春秋以来慢慢形成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独立人格,即使是他们的孤独情怀,也反映出他们对其所追求的文化价值理性的忠诚与执著。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文化精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3.
李师师形象的塑造与《水浒传》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并不是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影响人们评价《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在1975年“评《水浒》运动”中,宋江打通李师师枕头上关节之事成了证明宋江人格卑下、投降可耻的典型材料。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理应对《水浒传》予以重新评价,有的论者为了肯定《水浒传》具有反皇思想,又拿出宋徽宗与李师师厮混的描写来说明《水浒  相似文献   
74.
我校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师范专科学校。十年来,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全体教师的努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十年探索,十年实践,我校建立起“一定三分二保”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5.
元代水浒戏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水浒戏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篇小说《水浒传》的成书有重要影响。前人已经对元代水浒戏和《水浒传》的关系作过一些研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本文对人们研究的某些结论作些检讨,旨在促进元代水浒戏和《水浒传》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6.
开创21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局面,除了转换思想观念以外,改善学术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文学史研究不应该先有成见,然后去演绎这一成见,而应该先弄清曾经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以及所以发生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原因,然后才能正确地评价其意义和价值,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文学发展实际的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文学史研究所要做的工作首先应该是朴学的工作和史学的工作,然后才是文学的工作和美学的工作.鉴于当前的文学史研究太重成见,太多想象,因此,在文学史研究中提倡历史实证的学术方法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7.
《西游记》与《心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西游记》作者对佛学典籍并不熟悉 ,唯独对佛教的《心经》特别关注。《西游记》作者不但将《心经》的内容融入小说情节 ,而且还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贯穿作品的构思 ,以致于《西游记》成为一部“修心”的寓言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不为史志著录而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离白话通俗小说较近,而离史志子部小说较远,故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在中国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本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对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歧视、误读和曲解,发掘史志子部小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推进中国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该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将重点放在史志子部小说方面,以弥补一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两类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失衡的缺憾.  相似文献   
79.
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复杂最具有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个体的审美心理总是千差万别的.然而,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和文化,其主要心理素质必然具有共同性.尽管现代心理学还不能对审美心理作出清晰而科学的验证,而我国古代作家们也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审美问题。但是,我国古代的美学理论和大量的审美经验描述证明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确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并积淀成为一种传统,影响  相似文献   
8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