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68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167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4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结合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探讨了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除按照传统模式在主干课程学习后安排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外,又安排了一门开放式、综合性课程设计,旨在将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本文重点介绍了专业综合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构建具体内容及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92.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是中国现有诸多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在确保房屋所有者合法权益方面作了许多举措,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模式,确立并完善了金融体系,满足了部分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根据美国经验,要破除制约中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障碍,弥补中国现有诸多养老模式的不足,需要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公共服务推行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来补充中国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3.
乔志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文章针对朱钅容容基同志提出的“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这一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分析了由这一指导思想所决定的企业管理新特点;探讨了这一指导思想对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作用;论述了这一指导思想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94.
通过对毛泽东词《十六字令三首》六种英译文本进行剖析,讨论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格律诗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毛泽东诗词乃至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5.
一、组织的本质 组织是由一定数量彼此之间有等级联系的人组成的、以达到特殊目的为定向的、具有不同职能的集体构成物。组织是一种为了达到个人单独按另一种方式,如以特殊努力为代价不能达到的目的而建立的社会集团的类型,因此可以说,组织是推动集体意志的基本手段。在具有相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团结的基础上共同行动的需要,是导 相似文献
196.
乔志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109-112
高等教育价值观解决为什么要办大学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观解决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的问题。价值观决定了质量观,质量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的确定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共赢理念。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特性指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7.
黄金分割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运用黄金分割法的基本原理,可确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符合性成本与故障成本的优化投入比例。这为企业选择最优的质量成本模型提供依据,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8.
担保物权发生竞合的现象已为民法理论及立法实践所承认 ,本文就我国三种典型担保物权之间发生竞合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 ,并就各种竞合情况下应以何种担保物权优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同时对目前我国有关担保物权的司法解释提出了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99.
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前进方向。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主要包括,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渊源;新中国的成立为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改革开放夯实了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物质基础。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意义主要包括,开辟了新的现代化道路,为民族复兴指引方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展现了大党大国的责任担当,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