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法律的价值评价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常态.以功利原则为判断标准的实证主义的评价,因为仅仅以法律的物质效用为核心,并不能彻底厘清法律实施的正当性基础.以价值论为指导的道德价值的评价,以法律"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基础,是终极的判断标准与方式.它的前提是权利的道德性,核心在于对私权的道德正当性的确证.惟以如此,方能在道德上确立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而保证其顺利实施.这一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在对<物权法>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利的价值判断中表现的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72.
21世纪以来全球爆发的重大灾疫,作为人们日常道德生活的中断,开启了非常态的生命伦理之维。灾疫生命伦理,作为人类应对非常态的灾疫生存境域的伦理智慧,以"整体生存"为核心信念,以"生命至上"为终极态度,以"责任本位"为规范原则。其目的与任务,在于为人们面对灾疫生存风险时求取理性生存之道。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一种透过人与自然关系而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灾疫在其常态"恶"的背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折射出了诸多"善"的规定性。在这个意义上,诉诸主客观相统一的视角,灾疫和伦理构成辩证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3.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环境伦理学不是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非此即彼,而是"思"入"环境一伦理之论题"并进而探索"环境进入伦理"在实践视阈中呈现的道德世界观之改变与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实践的哲学或哲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74.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海平 《社会科学》2001,(11):43-45
1  伦理与经济的两分 ,是现代性社会结构分划的产物 ,是经济摆脱道德的束缚、经济学脱离伦理学的禁锢获得独立发展的结果。现代性经济伦理肇始于此种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一种曼德威尔式的经济伦理“怪圈” :“个人的不道德行为产生了公众的利益”。不仅是道德上中立的动机 (如对利润的无穷追逐 ) ,而且是一些不道德的动机或行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也能转换为社会财富和公共福利。这就如同《浮士德》中梅非斯特的表白一样 :“我是那种力量的一部分 ,这种力量想做的永远是邪恶而创造的永远是善良。”这种“伦理怪圈”凸现了现代性经…  相似文献   
75.
生态视野下的经济伦理观念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观念向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挑战,必将转换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根基,通过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关怀融为一体.新的经济伦理观,以生态世界观为基础,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对一切他者负责,倡导一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观.人类在新世纪的前途,有赖于这种整合经济、生态和伦理并消解西方现代性的新经济伦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76.
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对普遍价值标准的论证有三种方案 :第一 ,传统本体论方案 ;第二 ,现代科学范式 ;第三 ,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传统本体论和现代科学范式是近代以来西方价值标准构造其普世性价值理念框架的两个基本前提 ,西方现代性启蒙心态及其普遍价值标准代表这两种方案的综合形态。传统本体论将“活人”的价值标准设定成了“非人”的价值标准 ,现代科学范式下的普遍价值标准则将“活人”的价值标准当作“死东西”来看待。这两种方案都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必须回到生活世界来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问题 ,也就是回到人“活”的客观性来思考价值标准的普遍性。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 ,直接指向对启蒙心态的重新审视 ,它应当成为思考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相似文献   
77.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新时期我国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秩序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当前我国道德话语呈现出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和影响因子此消彼涨四大特征。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四是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五是组成各级伦理委员会并赋予它实际的权力。  相似文献   
78.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9.
哲学告别人类中心论是本世纪动荡不安的精神文化运动的主导线索,它从思维方式、世界观特性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带来了当代人学观念的彻底变革。这一变革遵循着互为经纬的两个方向:其一是通过对人类理性之“偏”的揭示与矫正引导当代思想走出直接面对“解放的焦虑”所产生的精神紧张;其二是通过对意识形态之“蔽”的消解揭露一切人类中心论的观念蒙蔽,并由此破除各种类型的“解放的神话”。西方思想正是从这两个方向上在本世纪的精神张力中达到了人学的当代自觉。在未来的世纪里,哲学作为当代人学的自觉,应该从“解放的焦虑”面对人的抗争,通过辩证法的实践精神的回归,重建人类理性信念。  相似文献   
80.
哲学的人文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迈向21世纪之际,人们明显感受到了时代精神对世界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深切的召唤。而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则典型地表达了时代精神的这种呼唤,它主要表现为20世纪哲学出现了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基本哲学转向,哲学是一种普遍的人学,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关系是哲学作为人学的真正起点,哲学对现实世界的追向蕴藏着一种深沉的人学动机。但是,无论是古代的直观本体论,抑或是中世纪的神学本体论、近代的实体本体论,都是通过瓦解人的现实世界或将现实世界的矛盾抽象化来解决人类自我理解的困惑的。这使得哲学成了一种“对人的非人的思辩设计”,哲学亟需找到一条使自己人文化的途径。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实质上就揭示了一条哲学的人文化途径,它包括了对传统哲学的双重超越:由“主体自觉”对“主体困限”的超越;由“实践观点”对“实体观点”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