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2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364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004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本文从近代汉语经典文献中收集、整理、归纳出零数、整数、序数、虚数、约数、分数、倍数、问数等数词表示法,并比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数词表示方法,从中发现近代汉语在汉语史上“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河南飞播造林,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 飞播造林,即采用飞机撒播树种进行造林,是一种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机械化直播造林作业方式。作为三大造林方式之一,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投资少、活动范围广,能深入边远山区作业等“多、快、好、省”的优点。  相似文献   
73.
更正     
本刊2012年第12期《让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江苏省淮安市实施"幸福家庭113工程"的实践》一文作者应为蔡莉;2013年第2期《河北汝州市钟楼街道开展"六个一"帮扶活动》一文中河北应为河南省。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74.
<诗经·秦风·蒹葭>有叠句:"遡洄从之,……;遡游从之,……".其中"遡洄"、"遡游"何义?二者的区别何在?自古以来,训释家大同而不确诂,小异而见矛盾.本文认为,"遡"当训本词本义:趋向、朝向."洄",逆流而上;"游",顺流而下."遡洄":指诗人朝着逆流而上的方向走去."遡游",指诗人朝着顺流而下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75.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对世纪之交我们党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历史使命的深刻分析,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指出"三个代表"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涵,切实推进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76.
77.
历史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考察历史规律时,既从客体运动方面,又从主体活动方面,从二者之辩证统一中来把握和规定历史规律。但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往往单纯从客体方面来研究历史规律,因而未能全面地揭示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本质和特征,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规律与主体活动和人的自由的关系问题。本文力图摆脱上述机械倾向,深入到以活动和环境为中轴的历史深层,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的视角剖析、规范历史规律,唯物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本质和特征,从而真正为主体选择和人的自由确定理论前提和现实规定。  相似文献   
78.
释“方圜”     
释“方圜”田有成《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就异道而相安。"游国恩先生云:"异道不能相安,犹钠凿之不能相容,文义甚明,旧注不误。"(《离骚纂义·按语》)其说源于王逸:"言何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谁有异道而相安耶?言忠佞不相为谋也。"训方为"方钠",...  相似文献   
79.
80.
说起钱钟书散文的风格特点,一般读者首先会想到:旁征博引,知识性强;联想丰富,比喻新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当然,这些都是构成钱先生散文风格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都是最直观的,叫人一眼就能看出的东西,这只是构成钱先生散文的外在形式的东西。这些,不是钱先生散文区别于其他作家散文的根本特点。笔者认为,贯穿于钱先生散文中的思辨性才显示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所谓思辨,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而是指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辨析两种思辨方式。下面我们对钱先生散文中运用这两种思辨方式的情况给予考察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