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史学的发展以及史学跟社会生活关系的更加密切,人们加强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使用,从而推动了历史文献学的进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史书部类趋于定型,另一个方面是史注取得了巨大成就。史书部类的趋于定型,是史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和种类逐渐增多的要求。史注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2.
53.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4.
江苏通州市滨江临海,是全国、全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八五”开始,市委就发出了“奔小康”的号召,到94年底,全市人民生活基本达到省标小康水平。95年,全市小康综合评价指数为90.8,达到了国标,有32  相似文献   
55.
●企业家人均年购书支出约为2887元●企业界人士人均每天读书时长约为46分钟●企业界人士人均每年读书数量约为14本●博士企业家每天读书时间最短●政策、管理类图书最受重视●名人传记类最受欢迎●最推崇的三家出版社:人民出版杜、企业管理出版社和中国经济出版社  相似文献   
56.
三十多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一般说来,对于某一史家的某种史书的思想、体裁体例、价值与局限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模式。近年来,一些同行已经意识到,需要在继续运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研究路向,进而提升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水准。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等问题的提出,是在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一点思考,目的是推动中国史学史研究于传承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7.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 ,“新史学”理论的提出、进化史观的输入 ,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为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前提 ;新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唯物史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是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之最重要的方面。历史理论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兴起 ,反映了新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在这两个重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8.
59.
说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开篇未能脱俗 ,是其史论中一个败笔。然通观其帝纪后论 ,则清晰地揭示了东汉皇朝从中兴走向衰亡的几个转折 ,堪称卓识。以其同前人袁宏、后人司马光的史论相比较 ,亦可印证范晔的卓识。今人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史学具有重视思想理论的优良传统,近百年的中国史学表明,史学在理论上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史学发展的面貌.当今,史学工作者有必要从三个层次上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这对于确定历史研究的方向、准确地为研究所得定位、揭示历史与史学发展的规律、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