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16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20篇 |
理论方法论 | 62篇 |
综合类 | 384篇 |
社会学 | 380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和她.都已经划入剩女的行列】 米兰打来电话时,已经是凌晨l点半,她刚下飞机。电话里,她直截了当地命令我,你替我通知大成,告诉他明天去海通证券找我。我吃惊,睡意全消,你是说,你不回上海了? 相似文献
62.
在联邦德国,社会史学家和劳工史学家从事的研究工作似乎住往有矛盾。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位德国社会史学家康策(W.Conze)一直告诫他的学生和同僚去探索劳工运动的社会基础,去研究无产阶级化的进程和各种有组织的工人集团的倾向。但是康策给社会历史学这门分支学科下的定义,以及使得德国人熟悉“年鉴 相似文献
63.
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通过环境问题的研究,一些社会学家逐步认识到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压力的现实情况。社会学必须认真对待历来忽视的难题——即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必然要利用周围的各种生态系统,而社会的繁荣又对生态系 相似文献
64.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改革特征、金融体系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目标等因素出发,得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需要实现由单纯外部强制性监管转向内部自律性监管与外部强制性监管的有机结合,完成从分业分散监管机制向混业集中监管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65.
近几年来,一些翡翠珍品动辄卖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翡翠这玉中之王以其光洁通透的质地、绚丽的色彩令人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67.
68.
说起来不免悲哀,作为一个年纪尚轻的女孩,就连我自己,也将性看成了怜香惜玉的神话。所谓神话,不过是一场偶然,男主角之所以能全程对女主角怜香惜玉,是因为他明白江湖上的爱从来是有了今天没明天,他永远将下一秒当成最后一秒过。而我们的性,却是由无数个必然组成的。既然他认为自己必然会与你相恋,必然会与你结婚,必然会一辈子与你相守,那又何必急于现在给你太多的怜爱呢? 相似文献
69.
货币政策传导的价格效应
——“价格之谜”在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4-43
首先通过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来说明货币政策传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探讨了"价格之谜"产生的可能性,进而运用VAR模型分别从总量和行业层面分析了我国1997~2008年货币政策传导的价格效应。总量结果表明,利率政策的变化会产生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持续期大约在半年左右;行业层面结果显示,"价格之谜"现象在行业层面的反应程度更强、持续期更长,并根据现实数据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进一步支持了"价格之谜"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1她们是在1969年12月26日那天结成莫逆的。那一天,她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由班长带队,举一面红旗,浩浩荡荡横穿整个沈阳市,去往农村。她们足足走了一天才到达那座名叫蒲河的小镇,见到被雪装殓的田野、被黑暗厚葬的群山,以及山坳里气息奄奄的灯光。之后,大家住进一间寒冷破败的茅草屋。没错,这件事叫做知识青年下乡,肖秋光和孟珍那一年17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