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周代是一个贵人轻神、人的觉醒时代,其标志是形成了丰富的"人道"学说。周代的"人道"体现为"内圣之道"与"外王之道"。"君主"学说就是"外王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代的"君主"学说包括"立君为民""利群治乱"的君主起源论,君为民主、代民做主的君主专制论,"养民教民"的君主职责论,"神圣者王,仁智者君"的君主素质论,"公平无私,无偏无陂"的君主政道论。周代的"君主"学说从君主的产生动因与机制论证君主的权力与责任、条件和为政之道,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与现代政治文明具有相通之处,在今天的政治生活中应当加以合理继承,不可以偏概全、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102.
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术 :从《文心雕龙》到黑格尔、莎士比亚  理解“学者”的王元化或王元化的学术观点与成就 ,可抓住这几个“质点” :《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读黑格尔》、《莎剧解读》、《文学沉思录》和其主编的《学术集林》 ;这么几个人 :郭绍虞、韦卓民、熊十力。《向着真实》是王元化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文艺论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 952年出版 ,署名“方典”。当中汇集了 1 93 9年以来作者写下的 1 7篇文艺论文。 1 982年稍加修订后署名“王元化”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左”的局限 …  相似文献   
103.
《文心雕龙》的文学概念是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并不等于今人狭义的美文学概念,这从全书对"文"、"文章"、"文学"概念外延的使用中可以得到证实,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概念民族品格的体现。不过,在"文"的"交文"、"错画"训诂意义的启发、引导下,在逍遥适性的魏晋风度的孕育、催生下,《文心雕龙》的文学观念又从广义走向狭义、从泛文学走向审美的文学,对文学的情感美和形式美特征作出了高度肯定、丰富探讨和深入分析,成为六朝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两大时代潮流的突出代表,对认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很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一、“因缘故不有”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 ,佛教的总的看法是 :“万法皆空”、“色即是空”。何以一切活生生的存在都是空幻不实的呢 ?佛教的理由是 :因为它是“缘起”的 ,由各种“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因缘聚则物在 ,因缘散则物灭。“缘起论”是万法皆空的佛教世界观立脚的基础 ,也是全部佛教理论的基石和核心。佛教关于缘起的经典定义是 :“此有则彼有 ,此无则彼无 ,此生则彼生 ,此灭则彼灭。”1 一切都是互为因果、互相依持、互相对待的。缺少特定的条件 ,事物就不复存在。佛教大小乘各派大都以缘起论作为自己全部世界观和宗…  相似文献   
105.
庄子在总结、甄别春秋战国“百家之学”的基础上,继承老子学说,批判孔子及墨家学说,以“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不失其性命之情”为核心和标志,对“道德”和“善”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与界定。以此为“内圣之道”,庄子提出了卫生全德、养形养神的修养要求和“真人”“圣人”的人格理想;以此为“外王之道”,他提出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基本原则和“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在方法论上,他从“自适其适”出发,主张亦此亦彼,无可不可,齐一是非,不主故常。在承认是非相对性的基础上,肯定、强调无为适性是天下最大的道德善,庄子学说是百家之学中最完美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6.
陆贾是汉高祖的“政治设计师”,他奉高祖之命而作的《新语》对汉初政治方针由攻转守、由武到文的转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陆贾的政治设计是从反思秦暴而亡、反对君主多为扰民、主张实行儒家仁政和道家无为之道开始的。他以儒家经典为依据立论,从儒家仁政理想出发,梳理了“圣人之道”的历史流变,提出了“尚贤去佞”“进忠退谗”的政治要求和“俯仰进退,与道为依”的修身要求,将儒家的“道德”天命化为“灾诫”说,成为孔子《春秋》以天统君的“灾异”说到董仲舒“天谴说”之间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107.
祁志祥 《东方论坛》2023,(5):34-43+165
君主必须通过百官群臣才能实现对基层民众的行政管理。任官必选贤,“尚贤”因而成为周代政治学说的一个重要部分。“贤”指才德杰出之士。依据其杰出程度高下,分“英”“俊”“杰”“豪”。周人从选吏任官治国安邦,兼并诸侯称霸天下,打破世袭解放人才诸方面,反复强调过“尚贤”的重要性,告诫君主“求贤”必须虚心,切忌自大。与君主“求贤”相应,民间自然流行“举贤”与“让贤”的佳话。君主求贤,必先知贤。如何知贤?要具备正确辨别忠逆的判断力,要兼顾民众的评价和意见,要结合各种环境对人才的表现作动态考察。知贤、求贤后,“用贤”很重要。“用贤”的基本原则,是德能配位,取其所长,去除亲疏。“任贤”“尽贤”是“用贤”的最高境界。即信任贤人,让贤人放手工作,发挥名副其实的忠贤谏议功能。  相似文献   
10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