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8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116篇 |
社会学 | 15篇 |
统计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之个案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利他行为和社会认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行为主体——城镇居民出发,描述城镇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的现状,并考察无偿献血的认知对无偿献血意愿的影响。指出,城镇居民无偿献血认知程度一般,这直接影响了其献血意愿。最后,笔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提高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的进行了讨论,并就宣传和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62.
本文叙述了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二甲胺通过三组份不对称缩合反应制备N—(3—二甲胺基、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盐酸盐,即DMAPA,并同丙烯酰胺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获得-定阳离子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对该聚合物作了红外光谱图,确认聚合物具有正氨离子的结构。并用此阳离子聚合物进行粘土防膨及絮凝性评价,实验表明,不同阳离子度,不同分子量的该阳离子聚合物皆具有良好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6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婚姻推迟现象。婚姻推迟与补偿问题不仅关系婚姻家庭本身,而且与生育水平紧密相关,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于婚姻推迟仅仅是人口步入婚姻的“进度”上的减慢,还是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最终导致相当比例的人终身不婚这一问题,现有研究持不同观点,需要进一步检验。第二,以往相关研究多关于女性,但在中国婚姻挤压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背景下,分析比较两性婚姻推迟与补偿的特点更具有意义。第三,以往研究在方法上多使用净婚姻表分析其主要指标,但净婚姻表因纳入了死亡因素反而不能反映婚姻的“净变化”。鉴于此,文章利用我国最新普查数据,采用粗婚姻表以及婚姻补偿指数等多个统计指标,从队列和时期视角探讨近30年来中国婚姻推迟趋势及其补偿效应,特别关注在婚姻挤压背景下婚姻推迟与补偿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婚姻推迟程度不断加深,近20年男性婚姻推迟程度高于女性;男女婚姻推迟的补偿效应不断减弱,且男性婚姻推迟的补偿效应低于女性。根据男女婚姻推迟与补偿、终身未婚比例的变化趋势,未来15-20年我国男性将过渡到晚婚不婚模式,而女性还将保持在晚婚普婚模式。我国婚姻推迟与补偿的性别差异与婚姻挤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复杂,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对推动劳动力就业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4个维度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一产业就业的负向影响显著,对第二产业就业的线性影响不明显,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具体表现为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呈现正“U”型特征,对第二产业就业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推动第一产业就业先减后增、第二产业就业先增后减,进而推动就业结构向高技术、高技能方向优化。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和科技创新发展在数字经济影响就业的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大做优,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弥合区域数字鸿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创新步伐,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65.
在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教材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保证高水平思政课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必须重视专业课教材的思政建设质量。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是指专业课教材在传授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思政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政治性、全面性、适宜性、新颖性、利学性等特征的综合反映。明确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维度,有助于建构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的衡量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路径。最后,市场营销专业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提升了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为专业课教材思政建设质量提升提供了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