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7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9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19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417篇 |
理论方法论 | 84篇 |
综合类 | 714篇 |
社会学 | 115篇 |
统计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偶是最具有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修辞方式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汉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对偶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对偶与汉民族审美意识、对偶与汉民族心理及对偶与汉语本身特征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2.
苏全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21
李敏修堪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绅士群体中的标志性人物,河南地区的最后一位理学家。他的社会思想主要包括忧患意识、济民思想、教化三个方面。其中,忧患意识具体体现为不满时政;济民思想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民间私助,二是从政助民;至于教化内涵有三:尚俭、耕读传家、崇古,之所以如此,与其理学思想有关。总而论之,李敏修的社会思想介乎于激越与落伍之间,具有过渡性及一定的包容性,其中所蕴涵的精髓,如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等,对当今社会进化具有相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134.
黑尔是新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伦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在进行元伦理学研究的同时 ,力图促使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回归 ,从而建立起新的规范伦理学。他的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 ,它纠正了元伦理学脱离现实的错误 ,使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伦理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建立或试图建立起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5.
136.
吴采琴见到郑南的第一眼,就觉得他长了一张适合结婚的脸,方脸,浓眉,阔嘴,穿不太讲究的圆领T恤,配皱巴巴的休闲裤,一边仔细地用餐巾纸擦拭沾了水渍的桌面,一边得体地应对吴采琴母亲的盘问,总之就是很老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7.
朱康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23-27,38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8.
陈东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1):126-130
地方高等教育的收益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成正比;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首先是受教育者个人;可以从高等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中来计算高等教育的收益;应该以科技为中介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受高等教育者的职业优势上来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人才的流动或者人才市场的变化中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阐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0.
黄发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34-36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