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糜海波 《学术论坛》2006,2(10):32-35
文章认为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共性是主张以利来规定义,德行为功利服务,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它们的学术分歧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社会功利本位,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并重以及节约论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本位,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以及幸福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为价值导向,确立人本理念,弘扬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2.
糜海波 《江淮论坛》2007,2(5):89-92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新思索,力求研究相关现实性问题,主张重新认识其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是与非的澄清。他们对社会主义理论也作了新探求,认为社会主义植根于平等主义,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生态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运动。它启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使其内蕴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得到理想的彰显,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进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实践价值问题,通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方法论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论体系从来不是一种终极的固定公式,而是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但它具有真理的硬核和价值的旨归。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试图对历史唯物主义予以重构,是把解释学的方法批判性地建构现代交往理性,因而是文化主义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4.
糜海波 《东方论坛》2017,(6):114-119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25.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进入到垄断和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的许多新的剥削与控制形式,不仅使异化继续存在而且有普遍化的趋势,其内容、形式及作用也都有了新的表现.在此情形下,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异化的形态、归因和消除路径等问题的深入阐释,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26.
中国传统教育伦理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认为师德是教育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在引导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示范和表率作用。教育"以德为先",德教优于法治,应将伦理教化与个体修身相结合,实现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和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教育是人生的必需品,需平等对待每个受教育者,以人道的方式对待人类的教育,教育之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从而使人的自由与责任相统一。  相似文献   
27.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8.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不仅蕴涵着文化精华,而且因历史的局限使之难免存在思想缺陷。只有对这些缺陷予以清醒认识和积极克服,方能以新的时代精神来推进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社会结构各个要素和谐互动的视角辩证分析,当代道德建设应确立一些新的具有现代化内涵的理论范式:正确处理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需要“德治”和“法治”的并存;个体善和社会善是道德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道德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