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97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65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811篇
社会学   178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闻背景:2005年1月,亿万富翁、北京建吴集团总裁袁宝臻因雇凶枪杀辽阳市刑侦支队原支队长汪兴,被判处死刑,同时被判死刑的还有袁宝臻的两个堂兄弟。2005年10月13日,袁宝臻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前一天,死刑被突然叫停,原因是袁宝臻希望捐出价值巨大的印尼石油公司股份及检举他人犯罪,此事引起重大轰动。2006年3月17日,经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袁宝臻及两个堂兄弟被执行死刑。自从2003年10月袁宝臻被捕后,袁宝臻的妻子,中央民族学院著名舞蹈家卓玛教授的名字便频频进入媒体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绵延流长,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面临着绿繁荣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首先,在网络文化传播上,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第三,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加强对正处于初级社会化最后阶段的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网络技术和文化发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就应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基本精神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司红 《北方论丛》2002,(5):114-115
职业理想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动力因素,是毕业生择业和从业的思想基础和目标导向,因此对高等学校毕业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要注重实用性,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类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财富。地名的作用在于体现个体地表空间的特定方位概括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客观地记录了自然与社会变化的轨迹。地名作为符号,涵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意义,历史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认识,留下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性、时代特点和自然特征的地名。如,我国乃至欧亚地区都存在大量蒙古语地名,而且大部分保存着蒙古语特征,意义明确。但是由于时代变迁,民族迁徙等复杂原因,使有些蒙古语地名意义失真,似是而非,更有甚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1.远程教育的特点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育组织者之间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  相似文献   
19.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知识型组织中知识传播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向红  王文平 《管理学报》2006,3(5):514-518
建立了知识型组织中知识型成员间知识传播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知识型成员间隐性知识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播规律等进行了仿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知识型成员间的信任、知识传播者的意愿和影响力与知识传播速度正相关;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自下而上的传播;当组织知识水平达到最优传播规模时,组织的知识传播瞬时速度将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