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明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十一日,盛夏的江南,长天一碧,丽日当空,大地流火。一声启航号炮,由62艘“宝船”和百余艘供应船只组成的远洋船队,扬帆启行,旌旗蔽空,舳百里相接,浩浩荡荡地驶出苏州刘家河,劈波斩浪,投向“洪涛接天,狂浪如山”的茫茫海洋。这就是被誉为“海上巨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首次远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观一幕。中国的二十四史,基本是帝王本纪,王侯世家,也是豪族大姓的谱系,为这些真命天子、达官贵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而郑和敢为天下先,作为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北回民联合会1947年春,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在哈尔滨市成立。会长丁铁石,后由刘振表接任,副会长李子华,委员丁沃野、丁坚、马德钟等9人。其任务是领导北满(今黑龙江省)各地的回民联合会,在阿城、绥化、肇东、宁安、牡丹江、佳木斯、勃利、依兰、扶余等...  相似文献   
15.
蒙苏两国科学家的积极合作是依照“苏蒙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的原则和组织形式进行的. 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正在发展同苏联科学院历史、考古、东方学、民族学等研究所的双边合作。近年来两国学者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研究方面进行了大力合作.为了深入研究蒙古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开展了民族志考古调查,这些工作不仅对专题研究,而且对编  相似文献   
16.
《朝觐途记》是中国清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马德新(复初)旅游阿拉伯世界的见闻录。原稿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1861年由作者的“门人弟子”马安礼译为汉文,刻版问世。这本小册子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至阿拉伯和西亚各国海、陆交通的概况;记载了当地的文物、古代遗址、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是想象。创造物,这种想象是有限的和主权的。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基于社会历史遗产的继承。民族国家借助想象形成社会记忆,而社会记忆是有选择的、主观的,有时甚至是杜撰的。全球的开放,使国家政治和经济组织跨越了国界,商品的全球流通既可带来民族国家文化的形成,也可以成为导致它解体的条件。民族与国家是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艺术兴国、 文化兴邦是现实需求;要探索地天通、 形神连的中间地带,追求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和合共生,焕发智慧,重叠共识,以文艺兴国,以文化兴邦,此乃中国未来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2005-2006年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民族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3)各个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如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起,纳日碧力戈教授就致力于族群与民族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之后,他在英美国家访学、游学并教学长达八年,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担任过伯恩斯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讲座教授。2009年他回到中国,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贵州大学长江学者。访谈追溯纳日碧力戈教授的学术历程,他追随前辈,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从指号三元映射族群三元,以地天通隐喻万物共生、万象和睦的愿景。他认为,学者不仅要穷究学理,还要关怀公平正义和伦理美德。中国的各个民族、各个族群和人群,需要在千灯互照,光光交彻中互守尊严,在爱家、爱族、爱人的层层递进中取得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