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明孝陵随感     
去年9月上旬,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有机会到南京走走,听说明孝陵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元配马皇后的陵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故会毕之后抓紧时间游览了明孝陵寝殿。这一天骄阳似火,虽然已是初秋,胜过昆明的盛夏,然而眼前一个碧绿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汽车驶过神道,我们一行4人——胡咸宾(汉)、那尔松(蒙)、方凤兰(傣)及笔者(回)停了车,从入口处跨过了石拱桥,直往纵深走去。宽敞的林荫道两边飘扬着彩色的“明”旗,仿佛进入了古老的世纪。陵园遗址残存的巨大的石柱、柱墩、石栏杆,可见当年的气魄。但未见墓冢,拾梯穿过明楼,山前一堵挡墙上刻6个大字:“明太祖葬此山。”  相似文献   
112.
鲜红的革命旗帜,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在光明清亮的天空,犹如旭日一样瑰炸。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刊,律大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毛泽东掌握黄全的僵绳,理一五年来建敲事业蒸蒸日僻远的高原上树林茂密,采木园在春风里百花怒放。各族人民团聚一堂,萄萄苹采堆满在秋天庆功的宴席上。上。毛浑东的亲切关怀,初升太「日的金色光芒,普照着每一个兄弟民族,人们逛游在幸福的海洋。紧密团结的兄弟民簇人民,心里翻1腾着喜乐的巨浪,怀着自豪和爱戴的激情,向您献奉醇醚的琼浆。据锐峰金所以峥峰,是为了好让雄膺翱翔;峻峭的危崖阴飞着人民的雄膺,开采的宝石…  相似文献   
1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本文从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充分行使好自治权 ;大力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建全社会主义法制 ,加强民族立法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 ;正确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 5个方面对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自汉代将其尊经之始,在经学视域下,《诗经》逐渐远离诗性特质,而被赋予厚重的经学内涵,推向经学的圣坛,承载着传播经学思想的重任。诗经学发展至明代,伴随着明中叶新思潮和诗学理论的产生,一股《诗经》文学阐释潮流兴起,使《诗经》研究实现了由“经”向诗的本质回归,确立了明代诗经学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15.
宁夏伊斯兰教与佛教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注重顶饰和雕刻、重视宗教宣扬需要的色彩冲击及建筑对信仰意识的烘托等相同点,又有建筑选址不同、装饰图像不同、装饰色彩的喜好差异、殿宇装饰主次有别等差异性特点。两种建筑艺术特色差异性的原因在于教义和信念的差别使宗教文化表现了不同的外在征象,文化渊源的差异决定了建筑特色的不同,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形塑了建筑形制的不同等。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17.
文章旨在以具体案例来分析普通海滨城镇转化为以海滨浴场为特色的休闲城镇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以卢瓦尔河大区的圣布雷万市为具体案例,以市议会文件为着手点,探寻一个海滨城镇转型为以海滨浴场为特色的休闲城镇的政治先决条件。19世纪初期的政治因素导致了圣布雷万市的一系列变化:城镇之间边界明晰化;人们对圣布雷万市的城市形象认知发生变化;政府对土地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开放土地市场,认真听取外来人口诉求,逐渐减少将土地资源用于农业开发;法国大革命伊始,地籍管理人员和圣布雷万市议员便开始着力推进城市边界划分和土地资源分类的工作。这一系列变化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层面的力量有助于人们对城市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地籍管理人员和市议员在工作中也建立了城市形象认知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诚然,当时的人们必须首先对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的问题加以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一套划分标准。大革命时期,圣布雷万市议员们选择了改变圣布雷万市的称谓来表达自己对新政体的拥护。改变城市称谓与重新认识城市身份的过程相似,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由国家到地方),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由地方议员推动),构成了城市身份认知适应过程的先决条件,若无此条件,何谈之后的对“海滨浴场休闲城镇”的身份认知。除了政治背景,还需对圣布雷万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加以考量,如在土地市场开放或是关闭的问题上,外来人群体和本地人群体的关系,本地人希望保留对土地进行农业用途开发,同时也希望保留当地根深蒂固的农民社会秩序,而外来人则期望将土地变为无主之地,这两种想法在当时无疑产生了强烈碰撞。基于以上情况,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其他层面或者其他地方,城市形象认知是如何转化的?哪些人会被认为是外来人?何种土地会被认为是留给“穷人”使用的“贫瘠土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海滨浴场化”其实是一种对当时社会阶层打乱重排的过程。当时的圣布雷万人民一边对抗沙土化,一边思考沙地和海滨滩涂新的使用意义,这表明:如果不是人们放弃了将土地用作农业用途的想法,人们不会考虑将土地拿做他用;如果不是外来人群体成功地让当地掌权者们接受了他们对海滨土地使用的新看法,海滨荒沙地永远不会变为舒适的海滨浴场。换言之,这场海滨浴场化过程其实是一种政治角力:只有当权力阶层与土地的农业化开发利益和传统的农民秩序社会相剥离之时,土地才会慢慢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普通海滨城镇才有可能转变为一个以海滨浴场为特色的休闲城镇。  相似文献   
118.
纳巨峰 《民族研究》2012,(1):71-80,109,110
使用回回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的《赛氏家传》,是赛典赤家族的第一部家谱,2008年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本文考证了它的纂修人应为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江浙平章乌马儿,汉文编辑人应为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潘东明,元至大三年在杭州完成,乌马儿还邀请南雄教授赵文作序。本文在研究《赛氏家传》、《咸阳家乘》、南滇《赛氏族谱》、青郡《赵氏宗谱》及益都《杨氏世谱》等赛典赤家族五部家谱的基础上,认为赛典赤·赡思丁的圣裔世系,可能不是此前源于《咸阳家乘》的公认的31世说,而可能是有《赛氏家传》支持的20或21世说。  相似文献   
119.
英国人类学家尼达姆利用动物学关于“多重分类”的理论讨论社会事实分类,提出“家系类似性”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使我们有可能摆脱社会科学“证实”或者“证伪”的争论,也有可能超越“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问题。也有可能帮助我们把“行政民族”和“学术族群”区分开来,并行不悖地加以使用,兼顾国家利益和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20.
1998年 7月 2 6日— 8月 1日 ,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 1 4届世界大会在美国的威廉斯堡玛丽大学召开 ,来自世界 5 0多个国家的约 1 5 0 0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中国也派出了 1 8位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2 1世纪 :人类学的世纪”。这一命题反映了人类学家对于 2 1世纪是人类学大有用武之地的世纪的希冀与信念。自 2 0世纪下半叶以来 ,人类学经过广大非西方世界独立运动的冲击以及由此出现的不断反思和批判 ,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转折 ,获得了更多的生长点 ,并且在顺应市场化、信息化的同时 ,提高了思辨性 ,加深了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一些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