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札奇斯钦、海尔·保罗著《蒙古文化与社会》一书英文版于1979年在美国和英国两地出版。该书得到国际蒙古学界广泛好评,一位蒙古学界的权威人士说:“一年之内,各地的书评,褒多于贬。”经作者努力,该书已译成中文,于1987年11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十节,内有蒙古风俗照片若干,附蒙古地图,以及人名、地名、文献等索引,约二十五万字。  相似文献   
72.
如果有一种古老文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话,那么它就是十六世纪居住在前西班牙时期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所实行的规模巨大的人祭。近年来,在一些报刊上常常把嗜血的、绝灭人性的、残酷的和贪婪的吃人肉习性和阿兹特克人联系起来。人祭被认为是阿兹特克人所特有的,在新大陆是无与伦比,在旧大陆也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用活人作祭品无论在新大陆,还是在旧大陆都出现过。这样的例子不仅在中美洲找得到,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国也都找得到。所不同的是阿兹特克的人祭早已为人所知,而对旧大陆的古老文化的认识则是最近的事。这是二十世纪考古发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想象、分类、商品:民族国家与文化──R·福斯特《在全球同一中创造民族国家文化》一文评介纳日碧力戈1991年美国《人类学年刊》发表了纽约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ofRochester)人类学系主任罗伯特·福斯特(RobertJ.Foster)...  相似文献   
74.
杨圣敏著《回纥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一书,是一部研究维吾尔族古代史的新著。该书较详细地论述了自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后16世纪回纥的起源、发展、形成统一民族以及西迁的历史过程,探讨了回纥与现代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关系。 该书的特点在于,对于回纥史中已有定论的问题、事件和历史线索,仅作简略的介绍,而集中篇幅深入地探讨和考证了学术界争议较多和较敏感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材料和新见解。以下就对该书各章所提出的新观点择其要者作一简介: 该书第一章指出了中国历代汉文古籍中的翟、狄、狄历、丁零、铁勒等,都是该民族突厥语的自称Tǖrk或Tǖrǖk的不同的汉文音译。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进入南西伯利亚的北狄,由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后逐渐分化成了生产与习俗有明显差异的东西两个集团,即后来汉文史书中所称的“西丁零”与“东部高车”(北丁零)。回纥出自东部高车,而且最初是狩猎、采集为生的森林之民。 第二章,否定了中外学界流行已久的所谓回纥联盟分为内九族与外九部之说(冯家升  相似文献   
75.
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概况──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德]汉斯·卡尔加勒来北京参加国际影视人类学大会,我感到非常愉快和荣幸。我这是第一次来到你们的国家,很高兴来这里。科学规划委员会要我宣读论文,介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IWF)。我不仅要介绍...  相似文献   
7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亚特别是东土耳其斯坦的考古发现是科学界一件重要而轰动一时的大事.在和田沙漠地区和中国西部的洞窟中发现了精美的艺术形象、大量的抄本和物质文化的资料.第一个去东土耳克斯坦进行专门考古的考察队是1898年由俄国科学院组织的,领导人是Д·A·克列门茨,他对吐鲁番的文物古籍进行了研究,并作了记述.克列门茨收集、分析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还第一次对吐鲁番的古代文物作过概述,这在当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克列门茨用德文发表了一篇篇幅虽然不长但却相当详细的考察情况报告.克列门茨的考察活跃了科学家们对东土耳克斯坦的研究工作,并成了组织研究中亚和东亚国际性学会的原因之一,它的常设中心即俄国研究中亚和东亚的历史、考古、语言和民族的协会(俄国协会)就设在彼得堡.  相似文献   
77.
民族文化具有形物、神智和交流这三个方面的内含,分别对应指号学中的"象似\征象、标指\对象、象征\释象"三元。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说,都属于三元互动交融的开放过程。一个民族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是否要变革、如何变革,主要取决于本民族的能动作用,民族文化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发生在"象似\征象、标指\对象、象征\释象"这三个环环相扣的维度之上。  相似文献   
78.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9.
扩大交往,善于妥协,从全球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迅速地这么做。  相似文献   
80.
古代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世界和人类的起源产生过疑问:他们将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不缺广袤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人口。与那些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和印度河两岸的文明相比,中国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这三条河流都是从沙漠中蜿蜒而过,两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是一条几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居住在那里的人们长年受到洪水和人侵者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当洪水泛滥时,两岸的土地才能得到浇灌。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生命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但在中国,土地似乎是无边无际、毫无阻隔的,几乎没有沙漠,只有森林让人们感到危险。尽管它们也可以用来抵抗外敌人侵,但其疯狂的生长速度让人非常头疼,人们不得不经常砍伐一些树木,然后用它们来建房子。因此,中国的建筑多为木结构,而且不易留存,往往只能留下几片陶制的屋脊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