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优秀成果,而且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的主体性的科学内涵、现实条件和正确道路,实现了主体观的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树立和践行人民主体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人民主体观揭示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之间、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解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树立人民主体观,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东 《江汉论坛》2006,12(7):12-16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3.
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罗文东近现代以来,人道主义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也是多年来困扰我们思想理论战线的“斯芬克斯之谜”。怎样认识和对待人道主义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24.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和实行一套低能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利完成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5.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和超越了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自主、公平、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自主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谐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它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赋予了社会主义和时代性的内容,开发出惠及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自主、公平、和谐不仅是伦理的要求,而且要有制度的保证。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能保证自主、公平、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愈益深入人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理论升华,与西方历史上的人本主义不能混为一谈。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主体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在21世纪进一步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文化观,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要求。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首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和“七一”讲话中,继承和拓展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教育思想,把它提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明…  相似文献   
29.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罗文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继掀起了探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人学问题的热潮。这不仅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而且是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繁荣,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人权问题的研讨走向深入,人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权是有阶级性的,但为什么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都在讲人权?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人权观念是千差万别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但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说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我国政府反对任何国家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侵害别国主权,但为什么又主张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对这些疑难问题的思索和解答,必然会促使人们来探讨互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