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及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第三次分配必不可少。国家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以法律和政策的双重手段调整复杂多元的分配关系,通过建立稳定长效的第三次分配激励机制,解决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我国已逐步形成以促进慈善事业、慈善组织治理与监管、慈善资源分配为基本维度的第三次分配政策框架,具体政策的落实有赖法治充分发挥其促进、激励和保障作用。第三次分配发展面临治理范式与分配内容不适配导致治理失灵、分配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分配效率不足、法律激励偏重外在致使分配效果不佳等现实挑战。在法治层面激励第三次分配发展,需要各类法律制度的综合调整,构建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多重治理体系、优化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慈善资源结构、拓展适应第三次分配发展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612.
传媒与司法是当今社会雏护公平与正义的两大重要基石,两者实现良性互动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的刑事审判为视角,从权利保障与限制的角度审视传媒与司法两者有效实现互动的途径: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争诉讼参与者的权利是基础,法院动用司法权力限制传媒的报道权利,其终极目的仍应是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613.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启示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都相对缩小,整个社会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相对减弱,呈现出和谐社会的繁荣局面。同样,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基本进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间阶层才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14.
“解构”与“解构主义”之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个世纪以来风靡全球的解构主义已不再是新鲜术语,人们对其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是,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解构”与“解构主义”之间的区别。因为“解构”是一种策略,“解构主义”则是一种唯“解构策略”至上的理论,“解构”与“解构主义”不仅思想指向各不相同,而且也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本质”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法。把握了“解构”与“解构主义”在具体内涵、思想方法上的不同有利于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即选什么样的人来担负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职务?用什么样的人去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开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说到底,就是确立怎样的用人标准问题。关于用人,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以此做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其中,对干部的德才标准如何科学理解与正确把握,是干部标准问题的核心。要正确…  相似文献   
616.
作为城市郊区村,何村的城市化与土地非农化密切相关。土地非农化的主要方式是土地征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地征用方式及其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了重要变化。何村征地的实践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当前,政府与新兴市场力量日益强势,被征地农民沦为弱势。现行征地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亟需变革。应当通过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构建相对均衡与和谐的利益格局,增进失地农民权益,消除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17.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9条产生的遗赠发生债权效力还是物权效力的争论旷日持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消了对遗赠效力的明文规定,将该问题委诸学理.债权效力论错误地在遗赠效力与一般物权变动模式之间建立了直接关联,物权效力论则无法解释以种类物、未来物、他人物为标的的遗赠其效力如何等问题.为尊重遗赠人的意思自治,承...  相似文献   
618.
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持古音多少为界定标准,可以将四川方言分为新、老两派。川西、川南区大都有入声,部分地区有2h组声母,是老派四川方言。川东、川北区古人声已消失,古“知系”与“精组”洪音(zh-Z)合并成一类,是新派四川方言。成都虽然地处川西,但它也和重庆一样:无入声,古人声字归今阳平调,无止组声母。两者都只能代表新派四川方言,因而不能认为只要举出成都、重庆话就能代表整个四川方言。  相似文献   
619.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价值引领上,民法典的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在案件裁判和民法教学中落实诚信价值观,民法典的平等、自由原则也为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制度空间。在制度供给上,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新规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支撑,同时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也在实践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一步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6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