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16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704篇
社会学   11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辩证逻辑以辩证思维为其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科学的辩证逻辑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辩证逻辑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确是早已产生,而且人们对于辩证逻辑的研究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本文不拟详细阐述辩证逻辑思想的发展历史,仅对辩证逻辑的产生及其发展作一简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2.
对清末道德教育失败的反思——以存古学堂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存古学堂为主要内容的清末道德教育,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集中体现在舆论氛围恶化、存古学堂自身问题丛生及学部的政策支撑不力三个方面.探究清末道德教育失败原因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德育成功的关键;二、强化相关机构自身建设是德育成功的基础;三、合宜的政策支持是德育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3.
地域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内涵之一,地域文化演进是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和角度。地域文化演进具有茧式化和不平衡性两个特征。地域文化演进的驱动力可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地域文化演进模式主要有自发演进型和后发传播型。从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看,地域文化演进与人类发展相适应,是一个先趋异,后趋同,再趋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4.
詹姆士一生论著颇丰 ,其中 1 90 7年出版的《实用主义》是他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詹姆士将皮尔士 2 0多年前确立的实用主义原则进一步发挥 ,用通俗而简洁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它的问世 ,标志着实用主义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实用主义》一书不仅集中地体现了詹姆士本人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同时也是整个实用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25.
本文讨论的是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着重讨论收益中的非量化内涵的两对关系,以此来说明高等教育的收益特征及其丰富关系。一对关系是收益效果领域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另一对关系是获得效益的对象中的个人效益和社会(区)效益关系。高等教育受益者首先是受高等教育者个人,个人效益实现之时,即开始对社区产生效益;社区有了效益,就可能对个人的效益产生持续促进的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的实践来完成的。虽然受教育者从事的某项工作可以划归于经济部门或社会部门,但实际产生的作用却不会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是以经济或社会为主,但绝不只是经济或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6.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门阀士族垄断经济、政治和文化,同时也垄断史学,所以那时的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门阀士族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史学,乃是门阀士族的史学。谱系之书风起云涌般地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魏晋南北朝的谱系之书,主要包括家谱、姓氏学和谱学专著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7.
苏全有 《学术研究》2007,(2):105-111
清末我国电政有商办、官办等区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邮传部尚书陈璧通过购买股份的方式,将商股转化为官股,从而实现了电政的全官办化。就该事件的影响而言,其在推动电政发展的同时,也对商办资本的信心是一个打击。陈璧之所以如此,与其性格的张扬及恤商、商办官助思想不无关系。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应将官办与商办对立化,而应该看到,官办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8.
苏新有 《中州学刊》2007,(3):195-197
梁启超的公债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梁启超的公债思想体现在他对公债的某些认识上,如公债是一种有价证券、公债的种种用途、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发行准备、偿债基金法的偿还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9.
<正> 《涅槃无名论》是《肇论》中的一篇,《肇论》则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大师僧肇的论文集(后人编辑而成),历史上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在本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44年出版),于其中提出了质疑,认为《涅槃无名论》不是僧肇的作品。以后,石峻教授撰《读慧达〈肇论疏〉述所见》(载1944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1期),补充了汤用彤先生的看法。观其  相似文献   
130.
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起义爆发后,由于改良派与革命党人的尖锐对立,梁启超对国内的政治形势采取了“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方针,既依附袁世凯,又防备袁世凯,两者若即若离。袁世凯上台以后,梁启超出于组织政党、控制国会、相机组阁、以便和革命党人相抗衡的考虑,同袁世凯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在二次革命期间,梁启超为袁世凯镇压革命力量积极出谋划策。然而这期间,双方在政党政治与专制独裁、爱国与卖国、以及一些内政外交的具体问题上仍存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袁世凯称帝以后,梁启超断然与之决裂,重新回到了革命阵营。梁袁之间由合作到决裂,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矛盾和斗争尖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