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马恩的价值理论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2.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 (平话 )》作者的前提下 ,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 ,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 ,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真正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闫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93.
前苏联、东欧国家人权理论的历史反思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门)十月革命后,在苏联较早严格按照马克思的思路阐述人权的学者,是法哲学家巴舒坎尼斯。1924年,他的代表作《法律通论和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至今还值得人们回味的人权(法...  相似文献   
94.
人们一提起中国的文学遗产,往往想到或说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话本.这当然是对的,但总使人感到不太全面.如果说,可以把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话本.譬之为我国历史上各时期文学珍宝箱中最宝贵的珠玑的话,那么,应当看到,在这些珍宝箱中,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许多珍品.这些珍品,虽然比不上那些最宝贵的东  相似文献   
95.
这次陕西文艺会演,商洛地区的《屠夫壮元》是好节目之一。戏中被歌颂的那位“屠夫官”,两眼之间有一个白圈圈——原来是丑角,动作也很滑稽,确实有悖于编导“常规”,因而给人脑海中留下的刻痕极深。风行于中国戏坛的所谓“英雄必美貌”论,看来是应当有所改善了。 其实,古人早对戏剧上的“英雄必美貌”有所批判。晏婴戏中的“头号英雄”晏婴,就是一个其貌不扬,个子特低的形象,这种形象,和晏婴的辩才与机智,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照,取得了很不错  相似文献   
96.
各地文化产业的突现,要求把地缘文化学作为战略认识基础之一。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陕西歧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堪为一例。中国地缘文化学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学条件,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模式;在价值观念上,各地域文化各有优长短缺,无绝对劣理之分。  相似文献   
97.
《越绝书》是一部江浙地方史书,著者不清。明代著名学者杨慎用译解其中隐语的方式破译其作者,有成功之处,也有缺陷。包括对文本内证的破译没有外证支持,在推导逻辑上也存较大不周全。笔者回顾它,一方面证明笔者用译解其中隐语的方式对《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师徒的确定,也是史有前例,并非“一个痴人说梦”;另一方面则说明,“阎说”吸取了杨慎破译《越绝书》作者时的教训,不存在内外证不平衡和逻辑不顺等缺点。  相似文献   
98.
胡义成 《人文杂志》2002,(6):118-124
过份凸现阶级斗争的侧度 ,完全否定地缘因素在人类社会和地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并非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确承认地缘因素在地域社会及文化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远因 ,陕西岐周与古希腊爱琴海岸地缘条件十分不同 ,堪为一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东西”、“南北”模式 ,也根源于中国特有的地缘条件 ,它是中国任何地域文化研究都不能不注目的两大模式  相似文献   
99.
《诗经·伐檀》究竟是首什么样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后,《伐檀》成了《诗经》中极有名气的一首诗。在大学中学的教材中,在几乎所有的关于《诗经》的论文和专著中,《伐檀》均被作为我国古代奴隶不满和反抗奴隶主统治的篇什,向人们介绍着。它反映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文学史研究中,劳动人民反剥削的诗作受到了足够重视,是好现象。但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此种传统看法,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伐檀》属于《魏风》。魏系周初封国。《汉书·地理志》载:“魏国  相似文献   
100.
“五四”以来,《西游记》研究失误的方法论原因,首先在于“五四”后盛行的“疑古”思潮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易》理”、“丹学”和道教等不求甚解(即“轻古”)乃至一概否定的研究模式。作为一位日本学者,太田辰夫没有读懂第一回对《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真实身份的所有隐喻暗示,“《易》理”难倒了日本的“中国通”。由于对“丹学《易》理”和《道藏》等典籍的熟悉程度不够,所依托的西方形式逻辑思维习惯与中国“丹学《易》理”要求的八卦象征、《易经》用典等思维习惯大不相同,所以,美国学者蒲安迪对《西游记》第一回中一些关键性“密码”的破译就不到位,也未能破译阎希言。国内外华裔《西游记》研究者难以破译的首要原因,则在于专业视野太狭窄,不太了解茅山明代道教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