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454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732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95篇
社会学   182篇
统计学   16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41.
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呢?如果存在,是否能保证中国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呢?决策者应当是“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这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经验与教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态势,这是“治国安邦”正确决策的信息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宁可把困难与挑战估计得严重一点,把应对预案与对策准备得严重一点…  相似文献   
942.
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一次疾病模式的转变 ,其重要标志是非传染病取代传染病成为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以及平均死亡年龄的逐步上升。中国在疾病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完全的疾病模式转变” ,这突出表现在城乡疾病模式的差异上。现在 ,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完成疾病模式的转变 ,但大部分农村人口依然处在传统疾病模式阶段 ,这正是城乡之间社会发展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对城乡疾病模式的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探讨了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削弱了国家再分配的能力 ,并导致城乡居民在收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促进城乡公平的卫生发展最终要靠政府的“良治”:政府应该向全体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 ,坚持“预防为先”的方针;探索适合现阶段农村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而改变二元结构 ,改善农民的“国民待遇” ,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缩小城乡健康差距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43.
董事会既充当股东大会的代理人,又担当经理层的委托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企业董事会的构成直接决定着董事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选择合理的董事会构成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维护股东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董事会构成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选择董事会构成模式和确定董事会构成大体比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为企业合理组织董事会捉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4.
西北开发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通过新政策、新制度推行的西北开发,二是以商贸和移民为核心的民间自我开发。其中商贸和移民开发是推动西北民族社会变迁的核心力量,因为商贸不仅推动了西北民族的消费结构、城镇布局、赋税结构的变革,而且它的发展是新的商贸制度推行的基础,同样,移民既对西北社会的经济结构、民族格局、城镇布局、民族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西北民族社会整体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5.
科学稳定观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稳定观的实质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治久安机制 ,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可持续的法治稳定观。要保障科学稳定观的实现 ,就要加强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建设 ,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众基础 ;健全社会流动机制 ,积极培育“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为社会稳定提供结构性支撑条件 ;完善政治录用、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机制 ,建设弹性化的良好政治制度 ,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权基础 ;大力加强理性化的公民文化建设 ,培育以宪政、法治、人权观念为核心的公民意识 ,创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46.
对"第三种人"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范围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准确地说,"第三种人"定义的范围应是:(1)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2)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政党的领导之间。鲁迅与左翼坚定地立足于文学的政治、阶级立场不同,他和"自由人"、"第三种人"更倾向于认同政治、阶级是文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学必与政治、阶级相关联。在必得选择文学的倾向和方向的年代,左联时期的鲁迅仍坚持把文学中的阶级等因素看作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因素,而不是政治、阶级立场问题。"自由人"、"第三种人"文艺观点的内在矛盾即在于其政治立场和文学立场的不一致产生的内在冲突,鲁迅同样也面临着此种矛盾。他们的文艺观的理论窘境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自由主义文艺观的对立、冲突,而是革命的优先性和文学本身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政治与文学分开的历史现实使中国现代很多知识分子不得不面临着思想的分裂,在这种分裂中,更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历史、文学自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47.
论沈从文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作品是以“思”为前提的文学哲理性探索,他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是他对生命本体、生存意义的探索的一种遮蔽;人们谈得最多的人性美、人情美只是表面的,其中所包含的隐忧才是沈从文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论沈从文作品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不表示沈从文作品关于生存、活着、偶然、情感、悲剧等的深层意蕴以及其重造经典理想与其“民族精神道德建构”是完全冲突的。本文是第一次从这两个角度来阐述沈从文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  相似文献   
948.
“诵”论     
诵是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近年来在外语学习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诵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于一体,既是外语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又是外语学习的目的和评价尺度,因而可以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基本功。即使在现代语境中,诵仍然可以发挥难以被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9.
吴梅的戏剧理论融汇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的优秀思想,提出了"真、趣、美"统一的戏剧创作原则,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在曲辞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色"论推进了中国近代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繁荣,其戏剧批评相比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950.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化、细节化,使医院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文章从医疗保险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患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