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围绕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纠缠,阐述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的抽象同一性原则而最终堕落为工具理性的统治,他们对“启蒙辩证法”的这种独特见解则体现了他们始终在形而上学范围内对现代性的批判路径;在《否定辩证法》中,阿多诺进而致力于阐发其“否定辩证法”所要表达的主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旨在作为对传统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瓦解的逻辑”,同时他还假借“星丛”这个非同一性的“他者”概念,隐喻其对人类的“和解”、“共生”理想存在状况的渴望。在这个意义上,《否定辩证法》就体现了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重建,但这种重建就其本质而论仍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开展的。阿多诺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和重建体现了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13.
在考察国内外问题教学、讨论教学等互动教学以及在“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问题互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以“问题教学法”为切入点,兼融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对话教学、讨论式教学、论坛式教学及研究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提出“问题研讨式教学”,尝试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直至考试方式的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问题研讨式教学”改革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胡绪明 《北方论丛》2008,(5):120-124
《启蒙辩证法》指认了现代性意识与启蒙理性之内在关联:有意义的主体对无意义的客体的统治;抽象同一性的量对多样性的质的统治。《否定辩证法》通过戳穿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纠缠的秘密,借重“概念的星丛”重建非同一性形而上学,瓦解现代性统治之形而上学根基。阿多诺虽对现代性之形而上学根基予以激烈批判,但终因未触及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真正根基而止步于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显示出一系列新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新趋势、新特征的研究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观的首要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国家资本主义 ,是一种有别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新时代。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甚至发生了部分质变 ,但不能把“部分质变”等同于根本质变 ,将资本主义出现的这个新阶段视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或资本主义的全新形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和新变化 ,从理论上认真研究与探讨 ,是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超越之维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精神的生成、嬗变和超越现代性精神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后现代性的思想特质。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时间)与现实(空间)的生成和嬗变的理论分析,论证了现代性精神囿于其“工具理性主义”的倾向而意识形态化。认为后现代则力图打破被固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渴望对“超越性”的无限追求,它追求的不是彼岸世界的美好图景,而是那种还超越的意识形态于人本身。后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本质内部对自由的追求,对既有前提和框架进行的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物质生产要素作为资本的载体,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本质,资本的载体和本质的统一构成了资本的内涵.马克思进一步指证了作为资本本质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就是作为社会关系支配力量存在的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在资本的"生产强制"逻辑、"消费强制"逻辑和"文明强制"逻辑等方面.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需要我们形成资本的"边界意识":既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物质生产要素的资本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更要保持对作为社会关系支配力量存在的社会权力的资本本质的清醒意识,限制其诸多负面影响,努力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问题已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分歧。文章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生态学诊断"、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