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难点及对策胡连生,杨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15年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不可逆转的成功。从1994年开始,深一层次的改革又开始全面启动。在此形势下,认真探讨改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3.
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标志着他思想转变的彻底完成。对此,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是从莱茵报时期开始的。从他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但这时,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还未彻底完成。 后来,反动政府公然查封莱茵报的事实,使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促使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对此,马克思有过清楚地  相似文献   
24.
所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是近年来我国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现已成了党和国家最高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亦成了国内学界、政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府应如何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而笔者认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还应从劳资博弈的视域入手来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25.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非物质化发展趋势.人们更加注重非物质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普遍接受物质需求合理化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完善自我、享受多彩人生.非物质化趋势的物质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达,直接原因是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非物质化趋势具有"解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价值,对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6.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执政党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多有失误、少有作为,致使人民群众得不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执政党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又推行了思想多元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了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并始终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鲜明的对比表明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党保持先进性的物质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7.
由民众投票选举公共权力的执掌者是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人民成为“权力源”,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基础,是造就人民公仆的重要机制。民选应是差额选举,让选民“货比三家”;应让候选人公平竞争,让选民择优选举;应严格实行无记名投票,而不应搞变相的记名投票;民选结果的权威性应得到维护,而不应任人蔑视;民选的组织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应强化功能,而不应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28.
胡连生 《江汉论坛》2008,2(3):34-38
马克思提出的廉价政府是消除官僚特权的、低政治成本的政府,是减轻人民负担的、低经济成本的政府,是由人民选举、监督的政府.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构建了廉价政府.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将廉价政府理论诉诸实践,对其长期维持福利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放弃廉价政府,构建官僚政府是苏共垮台的首要教训.构建廉价政府有助于我国民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和全新的理解,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见解、新思路和新对策。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观点和模式的新社会主义观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30.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搞社会主义,则是值得深入讨论的。尤其是在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原苏联陷入经济上崩溃、政治上解体的境地,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赢得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鲜明对比下,更有反思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