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政治家杜克维尔访问美国时对掌操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之手的违宪审查权发表观感说:若无此物,联邦宪法必将成为死的文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宪法学家施瓦茨仍然这样认为:没有司法审查也就没有美国的宪法,违宪审查是美国宪法内部结构不可缺少的东西。美国的违宪审查权是在十八世纪流行思潮影响下催生  相似文献   
12.
贱并快乐着     
舒扬 《半岛新生活》2004,(13):20-21
张爱玲曾说,他看着她.她就低到尘土里去,却还是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原来犯贱这一行早就有之。爱真的是能让人变得低贱的东西:整夜不睡守在电话前等他的电话,不厌其烦地追着他嘘寒问暖,鞍前马后地随叫随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总之,平常嘲笑别人并且深表不屑不解不以为然的种种事情,自己都毫不犹豫地干了。犯贱没什么不可以.只要你甘之若饴.只要认为一切都值得只要.只要自己愿意。  相似文献   
13.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点领域。但是,由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泛化"倾向,这使得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及其社会效应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分析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现实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批判,也要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寻找当代文化生成的合理维度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法律本质问题是两千多年来哲学始终在探讨的核心问题。法的本质论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质,反映着一定时代的法思想风貌和水平。法律本质论成型的学说很多,对法律实践影响很大。每一场大的法律社会变动都会在关于法律的本质探讨的思潮中有所反映。法律本质论实现理性化与科学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尽管法律本质论还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但是,思想的主航道已经形成,前进的思想主流不会停顿。  相似文献   
15.
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一样,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费。精神消费,从历史上看,它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显著标志,从现实上看,它是人类实现人生价值,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从未来发展来看,它必然又是自由王国里最受青睐的享受方式之一。精神消费无论是在人类最初叩响文明大门,抑或是今天建造文明的大厦,它都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女人们可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诅咒了自己的爱情。其实恰恰就是自己的性格。找不到诅咒的根源,18岁时犯的错,28岁、38岁了一样可以再犯。好在文佩找到了。这个容忍度极强的女人,最终鼓励自己走出了畸形婚姻的泥淖。很多时候,幸福与痛苦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相似文献   
17.
秩序成为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这几乎是社会的一种本能的选择。西方的思想家对法律与秩序联姻有过很多精彩的论述。柏拉图认为,人类一开始就需要一种约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界定和谐社区的涵义入手,探讨了和谐社区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三权分立”作为一种理论现象和实践经验,构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重要内容。它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序列:萌生于英国,成熟于法国,辩证加工于美国。如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查这一近现代史上资产阶级的政治硕果,美国无疑是最恰当的聚光点。本文拟就美国制宪时期分权理论的特点以及“三权分立”在美国实践的近况略加评介,或许对进一步研究问题有一些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舒扬 《学术界》2008,197(3):50-63
西方城市法律在中古时期是城市共同体的生活样式,凝聚着信仰和宗教情怀;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法律逐渐失去了旧有的意义,转化为形式理性的规则.形式理性的法律有利于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但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中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却是无能为力.当代法学理论在法律的自由纬度和平等纬度之间各取一端,似乎都还不能解救现代法治的困局.可以考虑借助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哲学"和图依布纳"反思法"理论模式的构想,为现代都市设计超越形式理性/实质理性二分法的制度框架,以求重构都市生活的样式,构筑超越自由/平等二元价值对立的都市新文化,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城市法制在人文语境下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