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8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为电动汽车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和FPGA双CPU的车内主动声浪控制器。首先,建立了主动声浪控制系统体系架构,主要包括CAN信号输入、控制器、信号输出等;然后,详细阐述了控制器的硬件控制电路设计,其中包括CAN通信模块、STM32与FPGA通信模块、DA数模转换模块等,并对控制器各功能模块编写了软件控制程序;最后,将硬件模块搭建形成主动声浪系统原理样机并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模拟发动机动态声浪且声音阶次成分清晰,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苏新留 《南都学坛》2009,29(4):39-40
历史时期,灾荒所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是由灾区农民来承担的。地主和商人不是农村中的直接生产者,所以,灾荒对他们的损害相对来说要轻许多。当灾荒降临的时候,灾民为活命而失去土地便成为很自然的过程。1942年大灾过后,土地回赎诉讼之多,纠纷之繁,成为灾后公私场合议论的焦点。对于灾民来说,土地回赎的道路充满艰辛,尽管有政府的三令五申,但土地回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社会时期构建和谐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或者是想象而已。  相似文献   
13.
屯门战役     
1517年8月15日,全副武装的葡萄牙舰队抵达珠江口,在与澳门相望的屯门(现属香港新界)强行登陆,“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侵占屯门后,他们疯狂地在广东沿海骚扰破坏,“设立营寨,大造火铳为攻战具,杀人抢船,势甚猖獗”。面对葡萄牙殖民者的海盗行径,广东沿海军民忍无可忍。1521年6月,中国人民同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次交锋——屯门战役爆发了。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其对乡村地权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留 《社会科学》2006,3(11):124-131
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南水旱灾害严重,灾害与乡村的经济链条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农民经常处在极端贫困的边沿,所以,农民从抵押进而为典当进而失去土地便成为很自然的过程。尽管有政府干预,但土地回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澳门虽然长期受葡萄牙的统治,但中华民族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到处可见浓郁的中国风情。 澳门居民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特别是农历新年。居民吃过了“团年饭”,大都喜欢去逛花市。年三十晚,一家大小团聚共叙天伦之乐,家家户户燃起炮竹。除夕这天,由凌晨开始,虔诚的人便到寺庙去参神,祈祷菩萨保佑。年初一早上,人们大清早就起床,换上新衣鞋袜,外出到处拜年,连土生葡人也学会了这一套,到亲友家里拜年去了。  相似文献   
16.
三大古刹     
妈阁庙。妈阁庙堪称澳门建筑的“老祖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澳门最古庙宇,依山面海,沿崖而筑,飞檐叠阁,古木森郁,宁静洁幽,山间岩石上还有历代摩崖石刻数十款。在妈祖阁左侧凸出的岩石上,有一中国无名工匠于明万历年间所刻的“洋船石”石刻,表现一艘三桅海船的形态。闽语称天妃为妈祖,故名为妈祖阁,亦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概念,几乎同时进入国人的视野,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理应成为历史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的口述历史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应该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传承和研究中有所作为."口述历史"侧重的也是人的语言叙述.它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亲历、亲见、亲闻者的访谈,记录采集丰富的、鲜活的、客观的史料.它与传统史学所习用的文献档案、传记日记、笔记杂考、方志家谱、报刊杂志等等资料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另外,由于运用口述史料的悠久传统和口述史学灵活多样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使它很快被多个学科接纳.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作为研究对象还是学科建设,口述历史的介入是其应有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需要口述史的抢救性保护.与一般史学不同的是,口述史主要关注现实性的问题,现当代的历史事件参与者和当事人是口述史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在史存,人无史亡.口述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抓紧时间抢救那些"活态"史料,或补文献史料之不足,或独辟蹊径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8.
苏新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59-16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事的扩大,中国军民的伤亡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儿童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的关爱,难童救济成为抗战时期难民救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赈济委员会儿童教养院(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办的官方救济难童的重要机构之一,这里仅以中央赈济委员会儿童教养院为例,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难童救济活动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民国华洋义赈会河南灾赈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留 《南都学坛》2004,24(5):37-39
民国时期 ,河南灾荒严重 ,在政府救荒不力的情况下 ,“义赈”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不仅国内的慈善人士积极参与 ,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的力量也加入了赈灾的行列。华洋义赈会在河南组织了多次灾救活动 ,它先进的救灾理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如造林、建桥、修路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的生活环境 ,对政府救荒确实起到了襄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16日中葡两国外交部发表联合公报,宣布澳门问题谈判的日期和地点。接着又在6月18日公布了双方谈判代表团名单。中方代表团团长是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葡萄牙代表团团长是葡萄牙驻联合国大使麦端纳。从1986年6月30日开始,到1987年3月23日,中、葡共进行了4轮外交谈判,其中前3轮为第一阶段,第4轮为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