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马克思理论中除了狭义的以阶级性为根基的“无产阶级解放”理论外,还有广义的以人类性为根基的“全人类解放”理论。传统理论对前者已作了充分的研究,现今的世界历史任务,是要从哲学上对后者进行充分研究,并把其哲学基础概括为人类学唯物主义或人类学哲学。马克思“人类性重担”的隐喻,为人类学哲学的提出和研究开辟了合法性空间。  相似文献   
42.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从一开始走上世界,就肩负着世界历史的双重历史任务并形成了他的双重问题域:"阶级性问题域"与"人类性问题域",现实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迫使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构建"阶级性问题域"的一整套理论,马克思也以阶级性面貌为世人所知。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阶级性问题域"的背后,还深藏着一个未加发扬的"人类性问题域",正是这一点,使它具有当代世界历史的价值,成为能够与当代中国改革和世界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44.
辩证逻辑:从传统话语中走出王玉华,李艳梅,苗启明在我国,辩证逻辑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形态,仍然受到内外两个方面的尖锐批评,这不能不促使人们就问题本身的传统提法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寻找新的出路,克服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危机。我们一向认为,...  相似文献   
45.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三个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对“初级阶段”的制约和规定人人都知道,现代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十九世纪最先进的西欧资本主义世界,也是一个无产阶级在雇佣劳动制度下最受剥削和  相似文献   
46.
论中华古代思维方式苗启明中华古代思维方式,是一直让人迷惑不解的现象。许多人讨论了它的种种特征,但都语焉未深,更有些同志到社会历史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去探求它所以然的根源。然而,实际上,它们都根源于某种更根本的东西,这就是人所建立的他对世界的生存关系。人...  相似文献   
47.
我们应当深入理解马克思:他的实践转向和物质生产转向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创了哲学关心人类问题的新时代。从通常被作为“唯物史观”的内容中,指出它所蕴涵的深层的人类性、人类学的东西,从而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理论,是关于人类合理生存并走向自由解放的哲学理论。这一新的理解,既符合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意蕴,又有助于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出场:关心各民族向“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合理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8.
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体现,两千年来它总是遇到两个二而一的对象:一方面是在人面前的世界,另方面是处在世界中的人。不论哲学家们如何分歧,不论哲学史如何纷繁,人和世界总是哲学思考的两个方面。在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所思考的主要是人所面对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怎样组成?它受什幺法则支配等等。尽管哲学家们力图给出一个合理而完善的答案,但是他们各自抓住的东西却很不相同,意见则更加分歧。苏格拉底的功绩就在于:他促使哲学在思考对象世界时也注意到人本身。“认识你自己”成了认识人的代名词。哲学一旦把理性的目光转向人,内容就大大丰富起来。人的本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认为:所谓“两面神思维”不过是以辩证想象为核心的对立性思维。它是一种为解决问题、困境、疑惑而同时对客观实质有强烈直觉的积极的构想和设想方式,它能在对立的似乎毫不相干的相反现象间架起桥梁,从而有效地把握住事物,把握住对立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统一的深层本性,从而产生出崭新的观念,带来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上的创造性的、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0.
本文认为,在“辩证逻辑”这一统一名称下面,包含着三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东西,即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和作为认识论方法论的辩证法。黑格尔是最早用绝对理念把这三者同化为同一个东西的人。然而,它们三者的对象、根源和领域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它们三者都是黑格尔通过辩证法这个“脐带”喂养起来,并共存于以辩证法为对象的逻辑学理论中,因而它们又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转换到“辩证逻辑”这个摇篮里继续研究培育。但由于认定对象只有一个,因而使研究中出现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现在,已到了抛弃这个摇篮,打破“辩证逻辑”这个统一外壳而分别确立三种各不相同的理论体系的时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