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 ,把东北变成了它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经济掠夺 ,对华北移民的限制政策以及日人向东北的移民狂潮 ,使近代以来华北人民的“闯关东”活动被迫中断。此后 ,这一活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 ,不能自由发展 ,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北劳力的强制掠夺。  相似文献   
22.
音乐是一种活性文化的流动,音乐就是"无声之谱",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凝动的音符,从而成为一种符号形式。敦煌石窟音乐的研究不仅验证了敦煌历史的辉煌,更为一代代文化学、音乐学、民俗学和艺术史研究专家们洞开了天方夜谭般的神奇世界,研究正逐步深入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超常”扩招,我国高校文科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冲击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同时在国内天灾人祸不断以及自身经济竞争力不足与教育体制的弊端等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失业者遍及全国各行各业。据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分局统计,1935年全国失业人数已达589万余人,以广东最多,计157万余人。①弥漫全国的失业危机威胁着国家的统治基础,于是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振兴实业以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5.
近代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益在学制当中从遭受漠视到有所体现再到完全确立,经历了艰难的演进历程,大体萌芽于《癸卯学制》,初定于《女子学堂章程》,发展于《壬子癸丑学制》,定型于《壬戌学制》。它是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逐步确立起来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女子教育学制的变革从模仿外国到逐渐贴近本国实际,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也昭示了女子受教育的被动性和非独立性。  相似文献   
26.
据息,建国以来有关中国近代史断限问题的讨论已有了结论,那么,随之而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的重新构建、确立的问题已提上了日程。而以什么来作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是重构近代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有两条:一是反帝反封建;二是发展资本主义。这两条线索密切联系,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27.
本文主要运用现代化理论,从单体城市近代化、区域性与流域性城市近代化、总体性城市近代化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近代化研究进行评述,揭示出学界关于此领域已经从最初的个案探讨、走向相对全面的中观与宏观的总体性研究,寻找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的真正动力、表征及规律等,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初,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逐渐形成。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取得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我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较为丰富的方言类型与方言文化。东北方言作为我国北方的四大方言之一,是在清朝中后期,关内汉人通过"闯关东"大量移居东北的背景下产生的。东北方言的形成受到了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等周边国家语言的一定影响,从而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深入研究东北方言的起源、特点、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形成背景,有利于促进东北方言在各种文化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利于不同地域的艺术创作相互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30.
清代至民国,“闯关东”移民大批进入东北,致使东北地区的社会风俗———无论是人生习俗、生活习俗,还是岁时民俗或信仰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北地区对移民风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关东,又不与中原地区一致的东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习俗由民族性特色到地方性特色的转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