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0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62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7篇 |
理论方法论 | 30篇 |
综合类 | 339篇 |
社会学 | 39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7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722.
德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3)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平畴沃野,江河密布,雨泽丰沛,气候温和。至于秦汉,已是家有盐铜之利,户有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仅成都人口即达七万六千多户,约二、三十万人,是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城市。隋唐时,时人以巴蜀富乐,足以与扬州颉颃,俗谚称“扬一益二”。成都府户数为十六万九千五百家,与汉相比,户籍增加一倍以上。两宋时,四川是公认的全国抗战的坚实基地。明代蜀土治平,可与汉宋相比美。 相似文献
723.
读唐诗,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虫岂)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末都有一个“无”字。不单这两首诗,另外还有许多诗都有由作疑问否定转为助词的“无”字,如:白居易的《苏州故吏》:“江南故吏别来久,今日池边识我无?”《岭上云》:“自生自灰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戏问牛司徒》:“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梦得卧病,携酒相寻,先以此寄》:“日晏开门未?秋寒有酒无?”这些个“无”都是什么意思呢?据扬杨伯峻 相似文献
724.
725.
在孟子的思想中,“性命之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想阐释,它一方面似乎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所冲突,另一方面又与“尽心、知性、知天”的修养逻辑产生某种张力。结合孟子整体的思想来看,“性命之辨”背后能够反映出孟子在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实践论中的多层次内涵,特别是能够看到孟子对于天人关系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有着非常多元的解读。在“性命之辨”的思想背景下,孟子将“天”与“人”分别在本体层面和实践经验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区分。在他看来,需要在经验层面对天人之间的分别进行定位,才能提供一个自下而上的道德修养路径,而这一路径的终点则在于达到“天人合一”这一最高的道德修养目标。在此,孟子的天人观就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而进一步具有了道德实践论与方法论的色彩。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孟子的天人观提供了一个独特且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726.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