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宅门》,这个戏非常适合一个有雄心的编剧,家族剧,数代人的故事,数十个人物,结构堪称宏大,看得出来,制片方的投资也很大,里面的服装、道具、场景都做得精致。演员的阵容更是强大,那些都是人艺的高手,什么场面到了他们手里,都能做得“艺术”。  相似文献   
32.
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新生的可能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面临的新的挑战,例如世界多极化的挑战、市场化的挑战等等,这些我们已经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已经不少,但网络世界的诞生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在纯文学界还没有被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3.
高贵的哑巴     
小时候,我们村住着一个哑巴。一天,隔壁的王婆当街大骂,原来,她家西瓜地里少了一只最大的西瓜。那个哑巴听到了,他从家里抱来一只西瓜,放在王婆的脚下,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王婆,沉默了。她不再骂了。  相似文献   
34.
左翼学者J来接我吃饭,我在楼下等了足足半个小时他才出现,这倒不要紧,老实说,巴黎的地面交通常常拥堵,如果你自己开车赴约迟到,恐怕大家都可以原谅,我也原谅他。但因为在街上站着等了半个小时,我又没有手机,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问题耽搁了,抑或是出了什么事情不能来了,所以还是非常焦急。等J最终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了一惊,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迟到了:他开的是宝马车,要知道宝马是车里的资产阶级,不能在街上和无产阶级小排量车碰擦。  相似文献   
35.
曾经,作家不只是职业,更是一种社会身份,当这种身份光芒不再时,总会有九斤老太般的人物出来,感慨"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36.
关于建立“生成论”文学发展观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如何回应全球化挑战?葛红兵2005年元月在上海社联学术年会上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矛盾》的演讲,此后又于5月22号在《文汇报》发表《超越“民族化”和“西方化”———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发展的思考》一文。葛红兵就“中国经验的世界化”、“世界经验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立“生成论”文学发展观的观点,该观点在读者中引起了重视,《文汇报》等报刊就此展开了争鸣,目前争鸣尚在进行之中。本刊就此邀请葛红兵等学者,进一步撰文展开争鸣,以供读者进一步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37.
高贵的哑巴     
小时候,我们村住着一个哑巴. 一天,隔壁的王婆当街大骂,原来,她家西瓜地里少了一只最大的西瓜.  相似文献   
38.
一、个体的诞生“立人”一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核心 ,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 ,但是 ,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鲁迅遇到了他的真正难题 ,显然这个难题鲁迅并没有解决好 :单从人性的角度“立人” ,并不能走到那个本原性的“人”那里去。 2 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大陆思想一直涌动着解决此问题的热情 ,但路径单一 ,“主体论”思路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 2 0世纪初期“人性论”的视野。 2 0世纪中国“立人”思想存在着把人与社会、人与物对立的倾向① 。王晓华先生《个体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 0 0 2年版 ) ② 的面世无疑将此一问题推进到新的高度。王…  相似文献   
39.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06,(7):179-183
文学是一种价值追问,探索、展示价值迁移,引领、参与价值重塑是文学的本体命义。批评是对价值的价值判断,对思想的思想反思,应当用价值的力量为文学命名。但是,没有价值怀疑、价值批判、价值重估就不会有真正的价值发现和重塑,因此,重申文学是一种价值追问这样一个本体论事实,是要求批评尊重价值表现的文学特殊性,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价值探索的复杂性。批评的真正未来应该在它对文学的理解、看护和宽容中获得。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走向 2 1世纪的中国 ,我们不仅有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继承 ,还有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百年遗产需要发扬。全方位总结上个世纪中国文学成就 ,从文学精神角度解读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新世纪学人应有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分为四个层面。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是因“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 19世纪末 ,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 2 0世纪初 ,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 ,以白话文为主导 ,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启蒙精神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它以“人的觉醒”为主命题 ;二、以救亡、统一、强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文学精神 ,帝国主义侵略和敌视伴随着 2 0世纪中国历史 ,这在文学上也得到了反应。三、以休闲、感觉、性爱为内核的都市文学精神 ,2 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社会 ,城市生活以及都市情怀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精神内核。四、以猎奇、有趣、娱乐为核心的通俗文学精神 ,和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的“雅”审美精神相比较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是俗文学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