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论小说成规     
支撑小说类型生成及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小说成规”的蘖生、定型和瓦解.多数情况下,我们高估了“打破成规”的意义,而低估了“遵守成规”的价值,尤其是在艺术领域,这种差别性“评价”更是显得非常惊人,因而也带来了我们对成规的惊人误解.没有成规就没有陌生化,没有成规的凝定和生成,就不会有小说类型化现象.“成规”是小说创造性的前提,小说成规,作为一种艺术性成规,其本质作用是促成“创造性生成”,因而是一种生成性成规.而通过对成规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把小说研究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定式的深层,打开小说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 ,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都是失败的。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根基不应从西方拿来 ,也不应从民族传统中继承 ,而应在独立面对中国社会“现代化” ,产生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就此 ,笔者既不赞同民族化主张 ,也不同意西方化观点 ,中国文学应该走“世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3.
人是世内在者,由世界而言说人,进而言说人的写作活动,自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人并非由世界决定的,相反人是世界的决定者,人自诞生的一刻起,就在人化着世界。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是身体实践,身体的“出场”实践和身体的“立场”实践构成了人的实体性的人化自然实践和虚体性的使对象主体化的意识实践。在创意写作学视域中,创意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性实践活动,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实践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活动。  相似文献   
64.
文学研究必须着眼于文本自身的研究,认识文学文本是首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文学文本基本上包含了这样几个形式层:句法语义层,叙事语法层,深层结构层.而相应的内容层可以划分为:话语层,故事层,意蕴层.从分析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入手,以形态描述与结构分析为主要路径,可以探寻类型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5.
20 世纪是一个变革的世纪,作为时代脉动的晴雨表,20 世纪的中国文学始终立于时代的前沿,为个性呕歌,为思想呐喊,为文化的转型和新的人文精神的确立冲锋陷阵。这是一个洋溢了理性精神与浪漫气质的话题,她充满真理与悖论,却又是新世纪文学生长的厚土与基石。值此世纪之交,立于理性的高点,以全新的视角反思与批评20 世纪文学,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21 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深层要求。为此,本刊特开设“20 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专栏,欢迎海内学者尽抒己见,不吝赐稿。为盼。  相似文献   
66.
刘继明小说的精神趋向是现代性的,他在小说中所展示的个体的崩溃、理性的毁灭是其悲观基调的外涉.本文从刘继明小说的精神气质、叙述方式、情感基调入手,指出:刘继明在思想脉络上是现代性的枯守者;叙述方式上采用多视野融合、相互解构、虚构图画来进行创作;情感基调方面隐含了恐慌感、失落感.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12,(5):170-178
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和走向民间话语。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20世纪80年代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  相似文献   
68.
听说上海公务员考试,平均一个岗位有100人报考,也就是说,99%的人是来做无用功的。为什么大学生那么热衷于考公务员呢?明知无望也来,这是社会的悲哀。经济原因当然是有的。在中国,公务员就是"官","官"历来  相似文献   
69.
顺风和逆风     
【正】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那么画人呢?"学生问。"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有没有又顺又逆的?""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风,后一句顺风。"  相似文献   
70.
生态意识是随着地球生态失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渐得以建立和强化的.生态文明的提出凸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纠偏和补救,生态文学是生态问题在文学视野里的投射.中国生态文学经过长期努力逐渐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书写方向,建立起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