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与吴则虞先生谈《晏子春秋》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曾经比较仔细地读过《晏子春秋》,并且从文学角度对它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它写定于战国时代,是一部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古典作品。后来,高亨先生写了一篇《<晏子春秋>的写作时代》(收在《文学遗产增刊》八辑中),肯定了这部书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在1961年6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我读到吴则虞先生的《试论<晏子春秋>》一文,受到不少新的启发,但也感觉到有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愿意把有关《晏子春秋》时代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吴先生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2.
怎样正确地理解那些优秀的、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古典文学在今天的社会意义,这是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題,我沒有能力全面、系统地把它说清楚,只能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几点零碎、粗浅的想法,請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古典文学遗产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最近召开了杜甫座谈会,讨论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评论问题。会上许多同志作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期发表的是其中两位同志的发言。本刊热切欢迎工农兵同志和专业工作者就杜甫的评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学研究的辛勤开拓者──高亨先生董治安原山东大学中文系高亨教授,是我国现代国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他的许多著作,一直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高亨先生字晋生,吉林省双阳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七月四日。10岁入私塾。18岁起在地方名土张...  相似文献   
15.
范蠡是春秋战国间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商业经营的实践家和理论家,在历史上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不少史书载录他的事迹,更多的典籍引述其言行,各种诗文和小说戏曲创作一再赞叹其为人,敷衍其故事。直到今天,范蠡之名依然广为人知,在河南、浙江、江苏、山东一带,还保存着不少有关的遗迹和纪念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进一步展开了《周易》经传的讨论,不少同志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看来,讨论还将继续下去。高亨先生是这次讨论的积极参加者之一,1961年以来,他先后在《文汇报》、《学术月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周易卦象所反映的辩证观点》、《周易卦爻辞的哲学思想》、《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以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今年三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把这四篇论文加以编集,又收入高先生未经发表的《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一文,汇成一册出版,就是这本《周易杂论》。下面试将本书各篇的主要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齐鲁文化的学术研究,本刊将刊登“稷下学研究”和“孔孟学研究”的文章。稷下学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领域,本刊已组织了三期文稿,将陆续刊出,以期展开讨论,挖掘史料,使研究逐步深入。至于孔孟学研究,一般化的著述颇多,再登此类文章,已不能适应学术发展的要求,本刊愿为此项研究的攻坚探新者提供篇幅。  相似文献   
18.
庄子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反响,具有重要意义。"(庄子)宋之蒙人"是屡见于两汉至唐文献的古说,当指庄子的里籍。把东明定为庄子故里,为考索庄子生平提出了新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于“诗三百”若干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于孔子师徒并惠施言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书中引诗表明,在秦并六国之前一段时间,人们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以诗为经”的观念,而各家学术思想正逐渐趋向合流。《吕氏春秋》引诗文字与汉人“四家诗”传本均有较多差异,而与战国其它文献引诗出入不大,很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古本”作依据。作者对于逸诗的征引和推重,说明直到战国之末,儒家之三百篇传本依然未能在其它诸家习诗者那里被定于一尊。  相似文献   
20.
董治安 《文史哲》2002,(1):39-43
高亨先生一生刻苦治学、勤奋著述,40多年来走的是一条与前儒有所不同的治《易》道路。他坚持“以经观经、以传观传”,和“讲《易经》不谈象数,讲《易传》不滥谈象数”,体现了对传统治《易》观念与实践的突破、创新。他的被广泛推重的训诂学成就,对古筮法之周详而系统的考索,可以说前无古人。他是20世纪的现代学者,对乾嘉朴学有所继承,也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