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在市场导向下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要求政府发挥适度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必须找到适当的具体形式来实现全民所有制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文章论证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产权明晰化的必要性以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对现有的全民企业实行三级全民所有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苏联和东欧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迈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应该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不断地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使之完善。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计方针,却不宜朝令夕改,而应该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明确的方向,当然不应该只是主观主义的良好愿望,而应该有客观规律的科学依据。为此,就必须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上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两个根本转变的根基在企业蒋学模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旨在通过改革所有制关系(产权关系)、政企关系、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责权利关系)来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达到产销对路,优化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扬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觉悟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和大跃进的发展速度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多快好省的方法,一种是少慢差费的方法。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两种方法都是客观地存在着的,是时时刻刻在斗争着的。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的斗争,就其本身来说,是两种建设方法的斗争,在某些埸合,这一斗争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两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分析了这一场讨论的社会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与“文化大革命”逆向运动的。文革兴,学报亡;文革结束,学报生机重现。1978年夏,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热火朝天声中,学报复刊工作紧锣密鼓开展起来,赶在1978年结束之前出了复刊后的第一期。学报的复刊是在当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夏征农的直接关怀下实现的。夏老文革前原任华东局宣传部长,因遭柯庆施的歧视,实际上长期靠边站,文革期间又进一步遭到迫害。“四人帮”粉碎后,夏老得到平反,到复旦大学任党委书记。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小平同志刚刚复出,实践是检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逐步被确认为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研究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经济管理的科学根据是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因此,以探索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也就适应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为着正确开展研究工作,首先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明确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异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法,才能对社会主义进行正确的再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搞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应对资本主义有一个正确的再认识,尤其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身有一个正确的再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产品经济而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关于社会主义的计划调节不应理解为仅仅是指令性计划的调节而主要应是运用经济手段的指导性计划的调节,关于公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是统一不可分而  相似文献   
19.
国有制、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容问题的深层次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制、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相容问题,是一个研讨了将近20年的老问题。它最初是作为国有企业与商品经济相容问题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后,改为讨论与市场经济的相容问题。近20年来,改革实践逐步深入,理论探讨也逐步深入,但意见远未一致,因为,实践还没有提供充分的经验足以使人作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回顾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前苏联、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起伏经历,论证准确的历史定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极大重要性。中国自从有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才找准了自己的历史定位,重新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引导下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