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正由传统的直接控制为主的旧模式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的新模式。就全民所有制经济来说,在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直接控制到企业。在间接控制体制下,国家不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直接控制的是市场机制。在直接控制体制下,企业完全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而在间接控制体制下,整个国民经济犹如一个生物群体,如象一个蜂群或蚁群,企业犹如这个生物群体中的有生命的成员,共同承担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任务,且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从理论抽象来看,宏观直接控制要取得成就,问题只在于宏观管理本身,而且,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应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是能够服从指令性计划指标来行动的。而宏观间接控制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则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宏观管理本身的条件。如果宏观目标制订得不科学,宏观调节机构不健全,那就根本不能期望取得好效果。第二,市场机制方面的条件。宏观间接控制从计划体制方面看,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指导性计划,是一种间接计划。国家的宏观计划意图,须经过市场的中介才能对企业行为起调节作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市场机制有着极重大的作用。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宏观间接控制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企业方面的条件。要使宏观间接控制取得预期的成就,企业对市场条件的变化必须灵敏地作出恰当的反应。如果企业处于一种反应迟钝或行为失控的状况,对于市场条件的变化无动于衷,动不了,或乱动一气,宏观间接控制的预期效果当然也就不免要落空。这第三个方面的条件,即企业的行为机制,就是宏观间接控制的微观基础。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上述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没有完全具备,都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来改善。这里暂时撇开前两个问题,专门探讨一下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我在1957年3月号“学术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同消费部分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我的结论是:“积累增长的速度应快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并认为这是“再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普遍适用的。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基本论据是:“只要承认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23.
读了《学术月刊》第二期雨田同志与骆耕漠同志讨论关于国营企业售卖给职工的消费品是否商品的文章,引起我很大的兴趣,禁不住要来参加讨论。一国营企业“售卖”给职工的消费品实质上已不是商品骆耕漠同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价值问题”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工人实质上并不是按商品买卖关系向他们自己的工厂提供劳动力;因此,国家商店将工人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出售’给工人,也就不  相似文献   
24.
社会調查是马克思主义理論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个社会科学理論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无产阶級的阶級利益要求理論必須与实践統一,因为只有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驗和証明的理論,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真理,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正确地指导无产阶級的阶級斗爭。正是理論的这种实  相似文献   
25.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的性质,现在有三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这几种主张,都有可商榷之处。但我认为蒋家俊同志的公有说是难以成立的,所以就先从公有说谈起。  相似文献   
26.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结构的问题。文章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出发点,应该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贯穿于整个体系结构中的“红线”,应该是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作用的理论;它的总体结构,可以按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三大部分来安排。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效益问题在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路子的时候,第一次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经济效益问题,指出“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的做法,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1982年3月在全国工业交通会议上的讲话中,赵紫阳同志又对经济效益的内涵作了说明,指出讲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提出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时,又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前提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正在日益明确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想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就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8.
<正>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最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提得十分及时。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内涵,建立起真正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对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或是,再向前推一点,自从江泽民同志1992年6月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就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涉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问题,有些则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我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的,愿意在本文中就同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有关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舒元同志的《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一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理想模式,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形势。我较早地读了该文的打印稿,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舒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