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01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89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向定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中的智力支持系统由区域教育能力、区域科研能力、区域管理能力三部分构成,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教育、科研和相应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四川省1997-2001年五年中的智力支持系统的定量分析认为:四川省在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不稳定的、下降的趋势.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增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规模、提高科技产出率和科技贡献率,更重要的还在于增强区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的"科学发展逻辑"是对30年思维史内在规律的逻辑学揭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在机理反思性研究的"精神现象学"。其中包括:从抽象到具体层次性升迁的理论生长逻辑;以生产力系统和经济体制系统内在矛盾关系为内涵的辩证矛盾的发生和展开逻辑;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史与改革史相统一的认识论逻辑。这样的逻辑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经济理性"和"科学理性"相区别的"市场经济和谐"思维路向.是中华民族当代改革智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03.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有关,也与提供足够就业岗位的能力有关,税收均与之紧密相连.现行税制下,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受到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分配非对称及税种结构失衡等制约.基于此,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税收政策支持的缺失进行分析,构建了税收体制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传导机制,提出完善农民工市民化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调整:构筑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基本对称的税收体制;优化税种结构,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增加农民工群体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地方收支匹配的长效机制,以促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4.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维中科学抽象行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一切实验科学的分析方法不同,“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观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道路,让具体的现实通过科学的抽象获得简单的规律性的范畴形态,经由逻辑中介再度回到具体(思维中的具体)。在邓小平市场经济思维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概念的结构性连环和层次性升迁:在逻辑起点上,通过科学抽象汲取最简单的规定,继而经过逻辑中介得到比较切近的规定,最终通过具有丰富规定性的理性具体使目标模式以足够的清晰度显现。这一完整的思维行程展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逐…  相似文献   
105.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在清末民初以古文笔调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他是古文家,颇为晚清桐城派“护法”,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也不按桐城派的清规戒律行事;他虽是改良派康梁思想的认同者和回应者,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书生”身份。古文家身份为他翻译传播新文学新文化的事业带来了特殊色彩,而以游侠自命的古文家更成了他晚年抗拒新文化新文学的主要因素。他对外国小说的介绍、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仿效西方文学的尝试,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6.
蒋立场 《兰州学刊》2008,(10):138-142
清末十年间,由于清政府每年对外偿付巨额借赔款,内地银两源源不断地被运往上海地区,且最终多进入外商银行手中。巨额银两的财政性流动,一方面导致国内金融市场银两流通量日趋匮乏,金融基础愈发脆弱,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更加增强外商银行操控金融市场的实力。由于外商银行蓄意操纵或临阵收缩,加上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清末金融市场发生了数次风潮,且一次比一次间隔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强;同时也正是因为外商银行拥资自重,厚此薄彼及牟利操纵等原因,又造成了上海金融市场具有一些异常复杂的变化特点。巨额银两流入外商银行与清末金融市场变迁之问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恶性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演变,导致清末民初时期金融市场始终动荡不安,进而对社会变局的走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化,特别是水环境恶化十分严重,本文着重指出了改善水环境的紧迫性以及从多种角度提出了改善水环境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具有深厚国学根基的康有为,在西学影响下,重新解释汉宋调和论,形成了以变法维新、救国图强为核心内容的思想体系。康有为糅合《春秋》三世说与《礼运》小康大同说作为自己思想的展开形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康有为把人类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在总体上不断上升的过程,把对大同理想的追求从歌颂过去转向了放眼未来,并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借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走势的第一部社会主义著作——《大同书》。  相似文献   
109.
蒋昭阳 《理论界》2008,(3):128-129
牟宗三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包含两个严重的失误。失误之一是从先天规范的逻辑意义来理解道德的本质,这归根结底与牟宗三对西方近代哲学的信念不加批判地接受有关。伽利略和笛卡尔引导的对自然世界和科学的数学化理解,根本上使客观性信念成为近代思维不言而喻的原则,数学-逻辑真理对认识论的主观性克服,导致了对科学知识和道德的逻辑的解释,作为这一主导性信念的结果就是对道德作先天规范的理解。失误之二是牟宗三将道德收缩到道德本心和个体自我完善的做法,看似解决了本体与功夫的统一性问题,但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意义上的公共善完全被忽略了,道德的主体间性问题根本未得到重视。本文尝试提出另外一种观点,即作为先天规范的道德,其客观性和真理性必须回溯到主观的生活世界上,并从公共善的社会意义上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0.
蒋素芝 《船山学刊》2010,(1):155-158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台湾书院创建、发展和达到高峰的时期,书院教育主持着清代台湾地方文运的中心,地位极为重要。本文系统疏理康雍乾时期书院创置、沿革的过程和教学管理体制,为台湾教育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补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