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关于畲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畲族的族源问题,解放前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中央民族学院学报》自1980年以来接连发表了王克旺等同志《关于畲族来源》、石光树同志《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吴炳奎同志《梅县新石器遗物与畲族历史》、费孝通教授《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中提到的已故潘光旦教授对畲族族源的意见,以及施联朱同志《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等文章①。除潘光旦教授提出苗瑶畲与春秋战国的“徐夷”有密切关系意见外,  相似文献   
12.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主张越王勾践为禹苗裔,或越族是夏族的遗民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越为禹后说”。根据所接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的内争,越族就依其原来的组织分裂为若干部落,各有其君长”。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从夏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然而,地处我国东南和南部百越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如同这些地区的民族一样,或者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百越民族史一个很重要问题。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百越各族有否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向封建制过渡等问题作一个大概的探述,旨在与同行共勉,希望把这个重要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闽越是百越的一支,福建古代的民族,有待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闽越族的来源、闽越与东瓯、南海王国的关系以及闽越族消亡的历史过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闽越的来源“闽越”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包括“闽越”和“东瓯”  相似文献   
16.
蛋民的历史来源及其文化遗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汉晋以来,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都有蛋(蜒)民活动。以舟为室,赖水而生,是蛋民生活的显著特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蛋民来源的各家之说详加评述与考证,认为蛋民为古代百越后裔的一部分,并保留有古越人的纹身、习水便舟、喜食水产和崇拜蛇等传统习俗。后来,蛋民逐步融合成为汉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1957年1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在全省文物普查过程中,在福清縣东張鎮白豸寺前周圍及靠东断層發现一些石器和陶片。1957年12月再進行复查,确定是新石器时代遺址,遺址面積很大,当时拟加以保护未進行發掘。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秦代闽中郡和汉代冶县设置与否,以及对这两个郡、县设置的地点,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最近福建历史地图编委会拟重新绘制地图时,还为此召开过专题学术讨论会,意见仍很不统一。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福建古代史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仅从闽越史的角度探讨福建境内封建郡县设置问题。一、秦的统一和闽中郡的出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在六国的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在征服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东南和南部地区百越民族后,也同样建立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派“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在江浙的吴越地区设  相似文献   
19.
对闽中郡治及冶都冶县地望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闽中郡的设置及其辖属范围、闽越王无诸冶都以及西汉冶县的地望,都是东南地区古代民族历史、地理必须涉及的问题。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意见还很不一致。李祖弼同志在《闽中疆域考》一文中认为闽中郡辖属只包括今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大部份,无诸冶都最早在浙江章安,后来才迁到福州;西汉武帝以后,福建省内还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瓯、骆越的历史,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意见主要围绕着族称、来源、分布范围以及先秦时期岭南的社会性质等问题。本文仅就上述诸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识者斧正。一、关于族称及其分布范围最近有人提出骆越不属于古代百越族群的范畴,根据似有不足。“百越”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扬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