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重庆文化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中国建立后重庆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勾勒出解放后五十多年重庆文化的发展轨迹。同时将这五十多年文化发展历程归纳为“十七年”、“文革”、“新时期”、“直辖后”等几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薛新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270-273
中国古代目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创新求变精神 ,本文从书目类型、文献分类、著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指出其创新求变都是为着适应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和文献典籍自身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WTO对高级人才具有新的素质要求。重庆市高级人才现状及对高级人才培养的状况均不能适应加入WTO之后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当务之急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在“重庆实践”演进中迫切需要一种文化来配套。这形同齐鲁文化对山东,楚文化对湖北.以及粤文化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重庆直辖以来,“文化强市”战略正深入推进,而独特、全新的渝派文化呼之欲出。《重庆社会科学》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对渝派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邀请学者就渝派文化的内涵、特征与表现形式,渝派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渝派文化与巴渝文化的异同,渝派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建构渝派文化的路径,渝派文化的未来愿景等问题展开研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建构渝派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5.
薛新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89-93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的交流,是全方位的交流。抗战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实质是中国的抗战文化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的发展特点和相互关系,以随机抽取的福建省福州、厦门等9个城市与农村中1721名女性为调查对象.以Levenson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为工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得分均为中等偏低水平,在6个人口学背景中婚姻状态和月收入两个变量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显著差异,且女性自尊受到全部人口学变量的显著影响,女性主体意识与自尊之间呈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完全同步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薛新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07-209
抗战时期 ,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学中心。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具有战斗性、大众化、广泛性、辐射性、高水准等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充分显示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