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岩崎与宫原把科学发现分为实验、观察发现与理论发现两大类,并结合实例描述了由实验、观察发现到假说再到理论发现的过程.这些思想富有启发性,但从现代科学来看又过于简单,应上升到科学认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认识.我国学者提出的"三场相说",这种潜科学认识演进模式能较好地说明科学发现的实质与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岩崎与宫原的“科学问题论”思想 ,包括科学问题的定义、价值、状态、多样性以及科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基本过程。这些思想既不乏其启发性 ,又有其不足之处。对这些思想进行述评 ,在开展中日学术交流与探讨上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观,我国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潜科学”这一概念,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从已取得的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潜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确是认识、分析与揭示科学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往的科学史研究,大都是纵向地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这是必要的。而潜科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科学技术观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科学技术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根本属性、巨大功能与产生发展规律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观 ,对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进步道路 ,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科技队伍 ,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同处世界的东方,受东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科技哲学研究上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国情不同,因而也有不少差异之处。中日两国在科技哲学研究上,如果能互为借鉴,取长补短,那么,各自必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