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490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938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创业经验与再创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是当前再创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构建包含3589家企业的截面数据,利用Logit模型研究了创业经验对再创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管理经验与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创业经验对再创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管理经验在再创业创新活动中对创业经验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行业协会可以显著地增强管理经验对创业经验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为再创业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从个人和企业层面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创业经验与再创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2.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相似文献   
53.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财政机制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而言,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仍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现行财政体制、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等条件的约束。对此,应以城乡协调发展、科学规范、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公开透明、循序渐进、市场调研与财税调控相结合等为原则,建立财政反哺农业增长的长效机制,调整财政支农结构,转换农村反哺供求连接机制,建立和完善财政农业资金绩效评估与监管机制,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侵害私密信息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民法典》将私密信息当作隐私权的保护对象,隐私侵权属于一般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适用的是过错原则。故个人信息权益与隐私权不可避免会发生重叠保护,亟待厘清。其中,因侵害私密信息构成侵权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反之则适用过错原则,但为充分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应降低信息主体对过错要件的证明标准。为了避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滥用以及平衡信息主体与侵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应在对精神损害的“严重性”有所要求的同时降低对其认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5.
司法公正需要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实施监督两方面的共同支撑。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现状,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必不可少,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在改造抗诉监督制度时,必须坚持“不损害独立审判权”的底线,把抗诉理由的标准由“确有错误”修改为“认为有错误”,把抗诉范围限定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案件和“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并对抗诉期间和抗诉次数作出严格限制以维护审判结果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6.
谢贤良 《国学学刊》2023,(3):37-46+139
以“诗史”论杜诗,肇自晚唐孟启《本事诗》。《本事诗》取法于《左传》阐释传统和《诗经》大小序体例,强调“推见至隐”,具有寓主观褒贬于客观史事的倾向。考求孟启本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并非对“诗史”创作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而是对杜甫生平的记叙。从结构上来看,《本事诗》的叙述并非“崇李抑杜”,反而以杜甫对李白生平的记叙,强调杜诗的纪实性。作为孟氏“诗史”说重要内涵的“推见至隐”,指杜诗效仿《春秋》书法,褒贬美恶,尊王攘夷。杜诗“诗史”概念与《春秋》有着紧密联系,绍续薪传自乃祖杜预,并影响了宋代“诗史”概念的建构。“推见至隐”是“诗史”说兼备抒情与叙事传统的一重视角。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的价值取向。为解释这一概念所意指的具体命题,我们从诺斯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立足于“权利”视角,尝试建构一个权利情境分析框架。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农业税费改革后,内卷化问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特性的差异化样态。这种持续性差异使得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具备了现代性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以权利情境框架阐释“二重内卷化”现象,旨在强调基层治理形态的权利转向,即乡村社会的治理转型取决于个体能动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需要厘清关系产权和经济产权两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影响差异,完成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8.
59.
壮族是个歌唱民族。鉴于壮族先人社会的发展,当原始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母权制势力还十分强大,男子不得不对女子作出妥协让步。男女聚会作歌,既形成了壮族先人的山歌文化,又成为壮族先人祭祀水神诉求丰收的礼仪。本文追溯了壮族先人山歌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时段,发前人之所未发,观点新颖。  相似文献   
60.
法国是欧盟主要核心国之一。法国对华政策对中欧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奥朗德上台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政治领域使中欧意识形态的冲突显性化;在经贸领域,一方面将使中欧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将使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尖锐化。奥朗德上台之所以对中欧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法国对华政策对欧盟对华政策具有影响力;法国的政治倾向对于其它欧盟成员国具有示范作用;法国的经济利益诉求在欧盟中具有代表性。中国有必要加强与奥朗德的沟通,重视同法国的经济合作,从欧盟成员国层面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