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葫芦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本文利用语源学研究方法考释出"葫芦"得名于圆 形,并从人们对圆形葫芦的审美体验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古老的葫芦文化所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玉"字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发展到现在,玉字汇和以玉为根的词与词组已形成庞大的玉族字词.文章从字、词以及修辞角度考察和分析了玉的语言现象,并从汉民族传统玉雕业和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角度详细阐释了玉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植物名中的同名异实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尔雅>、<说文>中更是大量地记载了草木虫鱼鸟兽同名异实之例.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或状同形似,或颜色相近,或事理相类.古汉语植物名同名异实还表现出"同种同名"、"种属同名"、"同科同名"甚至"草木同名".这一现象的产生则与人们早期的分类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词汇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语言学界 ,尤其在文化语言学界已成了不刊之论。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就曾指出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 ,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汉语动植物词语多数在文献中流传了几千年几百年 ,是汉语词汇中最稳定 ,发展得最缓慢 ,词义变化最少的部分。因此 ,动植物名称中所反映的汉民族文化也最为可靠和真实。本文试从大量的带有“奴”之称的动植物词这一相对较小的词场出发 ,考察一下传统的主奴观念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植物词语中的主奴意识  木奴 ,指给人带来经济价值的树木…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方言詈语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方言詈语的特征表现在结构形式、语体、语用三方面:结构组成形式中含有“动物语素”、“外来语素”、“儿”音尾;富于狂欢色彩的口语语体;独特的语用特征表现为象声性、会意性和表意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剩余语素是人们运用剩余对比法对语素进行提取时提出来的概念,是共时语言中构词能力极弱的不自由语素,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成分。汉语植物双音复合名词中的剩余语素是指称义明确的语素。语义演变与文字形体分化产生的植物名称专字是剩余语素形成的主要原因。剩余语素参与构词的主要方式有前加修饰性语素与后加属语素两种。  相似文献   
17.
从汉语语词的词汇意义的角度分析,汉语植物命名义是一种特殊的词义成分。命名义是事物得名之义,即某一具体事物所以命名的由来,表现在词义上就是音义结合的缘由。命名义的内在意义表现方式是指示义素与特征义素合成的义素组,它是没有交际价值的非使用义。命名义具有隐含性、具体性、复合性三个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名物考证,尤其是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历来是传统语言学中公认的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传统训诂中的"因声求义"法,即同源词系联比较法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避免声训法释名的偏误,还可以比较相似植物命名义的不同,在辨正释名的故训异说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植物名"胡×"式词义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宏姣 《西域研究》2003,(3):103-107
本文在分析“胡”字意义的基础上 ,详细辨析了古汉语植物名“胡×”式的四种词义类型 ,并指出 :以“胡”冠首的古汉语植物并非都来自西域 ,“胡×”表示“来自西域的×”只是其中一个较大的词义类型  相似文献   
20.
刘桂芳  谭宏姣 《学术交流》2005,(12):174-176
语体是值得重视的言语现象,语体是稳固性和变异性的统一。语体变异是交际者为适应特别语用需要而采取的表达技巧,现代汉语语体变异区别为局部语体成分变异和全局语体移位两种。语体变异的重要依据是话语角色的定位,话语角色决定语体格式及其变异。另外,语体的形成还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