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7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源于对当代中国长期发展实质与实践规律的深入探索,意在通过对发展模式、成绩、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推动社会主义朝更高形态迈进。在此期间,需要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为终极目标,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凸显中国话语的本土性、原创性、主体性,并在开放包容和有效沟通中,使之于国际话语体系中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以人民为中心”中国话语权的建构场域,在多个层面探讨话语权建构的基本遵循和现实指向,以此解决当前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2.
在全球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阐述居住建筑节能的涵义,并对我国居住建筑节能现状及居住节能型建筑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整体规划设计到建筑物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细部构造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完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艺术与建筑技术三者更好地结合,达到建造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型居住建筑的目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3.
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企业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应顺应网络经济需要,进行战略重组,重构企业管理模式,转换企业思维方式,再造企业组织结构,实行全新的能力主义,来迎接网络经济的大潮。  相似文献   
174.
建立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问责机制是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创新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干部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的保障,从行政过程论的视角考察,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贯穿于改革创新过程的始终,三者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机制指向干部“不想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前预防保障;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指向干部“不敢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中控制保障;科学的问责机制指向干部“不会为”问题,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后监督保障。只有坚持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机制三者有机统一,才能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促进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相似文献   
175.
民族生成与民族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不管什么民族的形成途径和形成时代与众不同,但氏族和部落的互解、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的转化是所有民族生成的起点。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促成这种互解和转化过程中以及在推动民族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民族的生发相适应,人类社会形成了接受型、排斥型、融合型等三种民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6.
关于“乡土”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为乡土小说发端与拓展期,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流派—乡土小说流派;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为乡土小说承继与变调期,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在延安讲话的规范下,逐渐走向“农村题材小说”发展道路;7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为乡土小说转型与新变期,这一期间的乡土小说摆脱了政治对文学的枷锁,重返乡土文学的审美追求,并在新世纪前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回望乡土小说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是浪漫的、或者是现代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乡土故事,每一个乡土故事又承载着作家不同的乡土经验,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乡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和谐校园与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重在实践、重在建设。搞好和谐校园定位,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针对性;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理论学习研究,提高党员理论业务素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力;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促进构建和谐校园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8.
179.
逻辑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哪一种逻辑类型会成为主流;逻辑类型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群体中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区分了"有效性"和"生效性"两种不同的论证评价标准。并立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探讨应当如何界定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生效性"。最后,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有效性"与"生效性"标准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法学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发展趋势为启示,提出合理看待论证的评价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0.
中外教育史表明,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苏格拉底、孔子等都是如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的,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