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30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103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试论行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政行为的界定、性质和分类的探讨入手,认为行政行为的核心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笔者简单回顾了理论界目前对行政行为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政治系统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行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2.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重要和特殊的辞格。文章从语用语言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双关之间的差异,并以语用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英汉双关互译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3.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以及强者型的人格,是他“恶”的美学现形成的重要原因。恶之美既是鲁迅美学观的独特性所在,更是其深刻性所在。它所蕴含的叛逆精神和战斗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以及强者型的人格,是他“恶”的美学观形成的重要原因。恶之美既是鲁迅美学观的独特性所在,更是其深刻性所在,它所蕴含的叛逆精神和战斗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与其说沈从文小说表征着对现代性的“撑拒”形式,不如说其内部的复杂与歧义性使其获得了与现代性的“和解”姿态。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萧萧》内部呈现出的多种面向进行解读,试图对沈从文作品中的现代性做出揭示。  相似文献   
66.
文章主要就湖南民营企业创业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实证研究,将其归纳为:“由商而工”、“零资源”、“伴生共荣”、“反哺”、“高地”等五种民营企业创业模式,并分别给予其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67.
文章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建立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确定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攻克制约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阐明了四个关键因素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8.
1997年,作为亚洲金融风暴的源发地,泰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事隔9午,2006年岁末,泰国因实施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再次吸引了世界眼球。  相似文献   
69.
基于不同认知资源拥有量的消费者加工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时的认知过程差异,分析消费者延伸产品评价趋势存在差异的原因,检验消费者认知资源拥有量、品牌延伸产品范畴归类的结果、态度属性转移度、任务满意度对延伸产品评价的作用。结果证实,对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进行范畴归类时,不同认知资源拥有量的消费者的归类结果存在差异,造成消费者对不同一致性延伸产品具有差异性的态度属性转移度和任务满意度,进而影响消费者延伸产品评价趋势。  相似文献   
70.
立法将商业红包行为纳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而医疗红包行为在恶化医患关系?破坏医疗秩序?侵犯医务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患者的公平治疗权利等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商业红包行为,却成了“漏网之鱼”?应当以医疗红包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逻辑起点,明确医疗红包行为具有民事?行政?刑事等多部门法的法律属性,采用民?行?刑等多部门法的调整手段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