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保护性旅游开发力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有利于更合理、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百色布洛陀文化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实现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33.
贺水金 《社会科学》2008,16(5):160-173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动荡之源.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1934年废两改元以前,近代中国两、元并行,银、铜并用的货币体系,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种种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相似文献   
34.
国家投入景区的建设资金有限,地方无力开发与保护,导致优秀的旅游资源被闲置而白白浪费。因此一些地方将景区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经营。在相关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很少有人站在企业角度来考虑如何保护企业利益。本文从企业投资景区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规避方法和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35.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非遗小分队奔赴县级及县以下村镇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共覆盖全国142个贫困县,26个省(区、市)共组织140支非遗小分队,举办约300场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年货”。  相似文献   
36.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主人公那喷涌的泪水流泻自觉醒的灵魂深处。那泪水是对封建文化和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的象征。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38.
宏阔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理论界在诠释生产力概念时,曾在较长时期内都是先指明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然后给出的定义就是物质生产力的定义,这种将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等同为一的文字,在《辞海》及几部有影响的哲学辞典中都可见到。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中,物质生产力固然是非常耀眼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但绝不限于这一个概念或这一种力量。实际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是独自地单向度地发展,自古至今,物质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是越来越有赖于精神生产力等其它种种生产力。从马克思…  相似文献   
39.
意识问题是哲学中的古老难题,意识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解读中,存在着物质本体论和副现象论这样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上述两种做法,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和基础性前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传统的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已转换为实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传统意识理论聚焦的意识功能性特征问题已转换为意识社会性、历史性特征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哲学前提和问题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不仅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和唯心主义意识论的超越,而且还真正具有现代性品质。  相似文献   
40.
贺栩栩 《兰州学刊》2013,(12):177-181
新的保险产品往往体现为格式条款的集合,由保险人为多次使用而单方事先拟定,在订立合同人,被保险人往往仅就核心给付条款拥有填空权利,对于其他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安排,不存在磋商余地.然而,无论存在如何强烈理由要求公权力介入进行内容控制,契约自由原则仍为私法理论尊崇之基本原则.相较于运用民法中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等概括条款对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普遍的、最低限度的正义性审查,以纳入控制、特殊解释原则和内容控制作为最基本框架的格式条款效力审查制度,构成对私法自治的体系化干预,对其介入事项及程度的安排更应尽量节制,按照制度功能目的,设定严格的内容控制界限和层次清晰的法律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