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0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40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479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贾雪丽 《兰州学刊》2008,4(5):16-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诞生并逐渐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运用科技认知理性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一度忽略了道德价值理性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一次将道德价值理性与科技认知理性充分结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充分展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的心理,多呈消极负面等特点。弱势群体具有较为严重的相对剥夺感、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这无论是对社会的稳定,还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弱势群体心理困境的消解,主要通过认知重建策略和合理归因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53.
当代人在充分运用科技认知理性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道德价值理性的巨大指导作用。在道德价值理性的指导下,当代人才会正确分析代际闻的关系,才能充分将公平、正义等一系列伦理原则运用到代际间的关系中。只有当代人更加关注后代人的基本权利,将后代人放到与当代人平等的关系中,“代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甲骨文农作物“稻”、“黍”、“来”、“■”、“■”等字着重就甲、金文直至隶、楷,参照传世文献进行了共时的、历时的综合分析,理 清它们的演变情况,作出新的考定。  相似文献   
55.
文章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优劣异同的辨析,对当代科技发展所造成的诸多问题的反思,认为未来道德教育必须注重智性与德性的高度完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相互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以偏废。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虽属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但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却有许多共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  相似文献   
57.
当前,对20世纪文学的思考仍然是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引起我深 思的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即建国以来这段文学历史的命运走向,即在目前所流行的史学研 究框架中,当代文学史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当代文学史讨论翻来覆去乏善可陈的原 因何在?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格局感到非常悲观 。现在很走红的一批研究者只是把西方后现代理论一知半解地移植过来,简单地作为中国后 现代派研究方法介入到文学史写作中。而在我看来,这种自80年代以后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 论来梳理中国八九十年代文学的治史方式,与老化了的治史思维实际是一脉相承的。我深感 在这种貌似很新的“操作”手段背后,隐藏的是低水平的学术重复。面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心态与方法来梳理文学史?改变思想方 式的根本,我想是应该先审视一下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三种格局:一是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 重新排列座次。这种研究方式一度在学界非常流行,而在我看来这种学术风气对研究生的培 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以“空白论”来回避历史。比如对待“文革”文学,不少研究 者就采用把该段历史淘汰出局,抹掉它在文学史上任何痕迹的粗暴态度。三是把过去在文学 史上因政治等原因  相似文献   
58.
通过在雾霾严重时期收集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雾霾感知风险等因素与应对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对环境信息越敏感、雾霾感知风险越大、对雾霾知识了解越多、雾霾感知可控性越大的公众会采取更多的防护与应对措施,他们对相关防护产品的购买意愿也越强.特别是,感知风险在环境信息与应对行为以及环境满意度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作用,即当雾霾污染引起人们的感知风险时,会促使他们采取更多的应对行为,并且对环境满意度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雾霾感知可控性在雾霾知识熟悉度与应对行为以及环境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尼泊尔印象     
  相似文献   
60.
贾晓静 《现代交际》2014,(12):169-169
英语作业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巩固学生各个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发展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能使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目前,许多职高学生对英语作业缺乏必要的兴趣,作业的完成情况差强人意。而且不少教师也不重视英语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如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合理布置和批改作业,发挥英语作业的真正作用便成了当务之急。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