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张驰  赵婷 《女性大世界》2004,(5):129-129
女人到底应该为爱情付多少帐?我首先想到自己,想究竟有多少女人在我身上破费来着,想来想去,结论令我心安。在我的记忆中,有可数的几次饭局由女人结帐。除了事先说好的外,有两次是埋单时女人突然跳了出来,手持金卡口出狂言,我一看那架势,只好由着她好了,不然的话大约要出人命。还有几次情况略好些,等吃完了才知道帐已然被付了,一切都进行得神不知鬼不觉,让所有在场的人心中一阵释然。  相似文献   
72.
赵婷 《理论界》2013,(11):146-148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目前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自1964年从印度共产党中分裂出来,它不断发展,积极参加联邦政府选举及地方选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4月,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召开第20届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的议案和党的政治决议,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3.
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越经济范畴的信息时代,文化的巨大作用正日益突显.文化已经溶入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发展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围绕贸易自由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这一论题,对新经济地理学(NEG)理论的产生及相关拓展性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主旨在于找出这个论题下研究的"已知"与"未知";并就NEG理论对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产业集聚现象的适用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中华民俗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历史记忆,对凝聚海外华人民族情感,唤起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价值。自洪武五年中琉建立封贡关系以来,移居琉球的闽人及其后裔不仅为当地移植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让福建的石狮文化在琉球生根发芽,对冲绳闽人后裔构建中华文化记忆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Sandy  Tao  靳学全 《女性大世界》2004,(8):126-127
情景一: 老友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使我失去了新友的信任。 某天,一位相识两年的异性朋友Y来访,恰逢相交十年的闺中密友莎莎也来玩,三个人在楼下遇到,一起上楼。  相似文献   
78.
郭茶一直没有想好,要不要到北京与老公团聚。在此之前,郭茶在广州生活了31年,看《城市画报》和《香港风情》,吃早茶,闲时踩一辆白色单车去白云山汲泉水回来煮荷叶粥、黄茶,日子过得消遥而闲适。白天,郭茶的身份是中规中矩的小公务员,晚上是风情万种的网络写手。就是在网上,她遇见了今生的克星:她的老公伟。郭茶对后半生的暗自憧憬,便搅成一局乱棋。  相似文献   
79.
人才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关键在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作用是否生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各地人才市场的考察,对其人才市场机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人才市场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途径,以期人才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0.
《挽歌与纪念》以其巨大的形式空间和丰繁驳杂的表达意象深受读者青睐。《挽歌与纪念》是诗人阎志在多年文学积淀后精心打磨出的一部反映个人心路历程、反思时代变迁的长诗作品,诗中有个人成长史的描写、精神逃离与回归的重塑,有现代性的反思,也有诗人对诗歌艺术形式与结构的匠心独运。在回忆过去、反思当下、追寻未来的诗歌基调下,《挽歌与纪念》表达了更加多元化的声音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