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生活: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德育载体,简而言之,就是指能承载道德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德育载体是实现德育主客体双向交流的渠道,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德之源和目的的生活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是道德教育走出高投入低实效困境的理路.  相似文献   
12.
从“纸媒”到“智媒”的技术之变、从“真相”到“情感”的逻辑之变,昭示着“后真相”时代的来临,其以情感主导真相的传播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理性坍塌、信任弱化和认同偏差等隐忧。在此背景下,网络政治谣言从形态、主题、内容和话语等方面畸变出与“后真相”时代相适的多重表征,并在利益勾连、技术加持、治理博弈和信任流失等多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借机滋生和蔓延,严重削弱了网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亟须从事实与情感的逻辑澄清、制度与技术的协同规制、价值与文化的柔性沁润、规则与话语的理性建构等角度破解“后真相”时代的治谣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关注生活: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注人的生活理宜是德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社会目标、轻个体目标,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目标,重理想目标、轻现实目标的误区,应使德育目标价值取向人本化、德育目标制定主体多元化、德育目标实施载体生活化.这对提高广大德育工作者对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探索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从古希腊哲人叩问道德起源开始,人类便从未停止过探索这一规律的脚步.而进入新世纪,网络的普及使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又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掌握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指导网络德育实践.在借鉴和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进一步探索,提出4大规律:主客相互作用律、内部矛盾运动律、要素协调统一律、虚实相互影响律,以期推动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在中学道德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重智育、轻德育,重德育课程、轻社会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等弊端。因此,剖析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探索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霸权地位,加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分析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领导监管、预警反馈、信息疏滤、内容“保鲜”等层面构建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框架体系,并分析机制运行的条件、策略和保障,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抵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