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原始神话随着原始社会的逝去而宣告结束之后,神话的生命并没有止息:这不仅是由于它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获得了广泛的流传,哺育着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成长,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且在于它不断地以变态的形式产生着新的神话。这些新的神话借鉴了原始神话的超现实的特征和幻想的形式,但却具有新的本质,形成了新的神话种类。所以,广义的神话除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原始神话之外,还应当包括后代新产生的神话。按照历史形态来划分,包括以下三大类:原始社会的神话;奴隶制社会的神话;封建社会的神话。  相似文献   
52.
一、传统名称的历史性缺陷首先说明,所谓“八代三朝”诗歌就是一般所说的汉魏六朝诗歌,具体说来,是指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和北魏、北齐、北周“三朝”的共十一个朝代八百余年的诗歌。关于这个历史阶段的诗歌,如果以朝代相称,应该叫“汉魏晋南北朝隋诗歌”,有关的集子(选本或全本)应当叫“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集(选集)”才比较合适。但作为名称,特别是作为书名,这样的称呼无疑是显得过于唆了,所以,古今的有关集子,一般都不用这样的名称。现代学者为这个阶段诗集拟定书名,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汉魏南北朝诗选”(或“汉…  相似文献   
53.
<正> 清末台湾爱国志士、诗人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中,有些写给许韫伯的诗是很值得注意的.《鮀江喜晤许韫伯大令》云:崎(山彔)台边话故晨,天涯五见异乡春.相逢岭峤投荒地,同是江淮唱义人.笔下雄文消鳄气,匣中长剑秘龙身.愁看清浅蓬莱水,满目茫茫碧海尘.  相似文献   
54.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6,(10):138-142
1993年至2001年连续五次举行的《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学者提交了127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海外《诗经》研究的新动向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海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海外《诗经》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有:一、建立《诗经》研究的世界观念;二、重视《诗经》学的传统,包括历代对《诗序》和诗教的阐释;三、发掘《诗经》在当代精神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四、重视学术观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55.
在原始宗教世界观的支配下,在长期的宗教活动(当时社会生活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鸟、鱼、树木这些基元物象分别被神化,被赋予一定的超现实的神秘观念意义。正是这种观念意义构成了原始兴象产生的基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关的观念内容发生了某些变化,同时,它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由于成千上万次的不断重复而逐渐被强化,从心理过程来  相似文献   
56.
情诗是“三百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深受人们重视。本文试图对建国后(至1984年止)的《诗经》情诗研究作出简单的述评。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个时期研究的成就,不足及其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先来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上和“五四”以后的研究状况。 由于情诗言情,为封建道学家之大忌,所以对它的认识也就成为经学史上一大公案:自汉至清众说如林,喋喋聚讼不休;考据辨义,卷帙浩繁,足以令人跟花缭乱。但就基本观点来看主要不外以下三种:一种以《序》、传、笺和正义为代表,他们完全不承认有什么情诗,通过历史化的方法将情诗歪曲得面目全非,即把情诗作为与之全不相干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写照,以诗附史,妄生“美刺”。第二种以宋代的朱熹和王柏为代表,他们主张凡情诗皆涉淫。第三种意见以宋代的王质和清代的崔述为代表,他们将部分情  相似文献   
57.
《离骚》迷离惝恍、不遵矩度的风格特征在“求女”与“远逝”两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屈子之父……其最难读者,莫如《离骚》一篇,《离骚》之尤难读者,在中间‘见帝’,‘求女’两段。”而就纵横开合、超逸奇幻来看,似乎“求女”又胜“远逝”一筹。《离骚》向有奇文之称,“求女”可谓奇中之奇。这段文字的含意难于理解,但对全诗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正确理解它,才能认识《离骚》的深刻意义,才能“令屈子一片深心,千古共白”,而“不失之背谬侮亵,不流于奇幻,不入于淫靡”。所以,自汉代以来它就成为《楚辞》研究的“热点”,新说层出不穷,至清代以前主要说法有以下几种:1、以求女喻求贤臣、贤土、良辅,此说以王逸《楚辞章句》为代表,从之者有戴震《屈原赋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等;2、以求女喻求贤君,此说朱熹《楚辞集注》主之,从之者有蒋骥《山带阁注  相似文献   
58.
关于葛天氏八阕乐歌的时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天氏八阕乐歌始见于《吕氏春秋·大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这是一则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重要资料。建国以后所撰写的文学史、文艺理论以及其他有关论著,在说明文学艺术的起源和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关系时,对它几乎无不  相似文献   
59.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以鸟类为“他物”起兴的诗在我国先秦时代的诗歌中尚存很多。本文不是研究这类兴在诗中的一般的审美意义和作用,而是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它的起源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从“他物”自身来看,也就是考察这具有审美意义的“他物”的前身的历史性质。 首先来看一看以鸟类起兴的诗的一般情况:“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小雅·小宛》第一章)朱熹《集传》云:“二人,父母也……彼宛然之小鸟,亦翰飞而至于天矣,则我心之忧伤,岂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明发不寐,而有怀乎父母也…  相似文献   
60.
兴: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曾经说过,在作为一般的规范化的诗歌艺术形式的兴产生之前,只存在各种各样具体的个别的原始兴象,如鸟类兴象、鱼类兴象、树木类兴象和虚拟类动物兴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