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介绍两种宝卷,即清康熙间虚皇道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道光间青莲教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这两种宝卷近年均有校点本出版,前者收入《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方步和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后者收入《酒泉宝卷》(上编)(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酒泉市文化馆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本文对这两种宝卷的内容、宗教归原及其在宝卷发展中的意义略作考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车锡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
东岳泰山有一位民间信仰的女神泰山老母,又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她为“老奶奶”。女神的信仰,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遍布于长江以北、华岳以东的北中国广大地区,并随人口外流而传播到东北和江南,甚至在海外也有这位女神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14.
车锡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董永传说同孟姜女、梁祝等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一样,广泛流传于各地,并被改编为各种文艺形式流传。许多地方还为董永建造了坟墓,并按照这一传说故事的情节,附会出一些遗迹。比如清《嘉庆一统志》载,河间(在今河北省)、蒲州(在今山西省)、济南、青州(在今山东省)、汝宁(在今河南省)、通州(在今江苏省)等地均有董永墓,汉阳府孝感县有董孝子祠,等。汪国璠同志先后写了两篇文章:《东台县的董永祠墓及其传说》(载《新华日报》1956年12月10日)和《“天仙配”故事的产生、演变和 相似文献
15.
清代扬州是我国雕版印书的中心之一。著名的《全唐诗》《全唐文》等书都是在扬州刻印的。除了代表封建正统文化的各类书籍外,这里还大量刻印了群众阅读的通俗读物,特别是俗文学作品,比如著名的扬州评话《清风闸》《飞跎传》、道情《九度文公》等,更多的是记录民歌俗曲、民间小戏和曲艺唱词的唱本、唱片。这些俗文学读物作为商品流通,远销南北。刻印者为求其价廉,刻工、印刷、纸张均极粗糙。一般为巾箱小本。小唱本则更为简陋,三五页粘贴在一起;或者印作单张,折叠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锡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131-136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香火戏”,辽宁的“民香”等),并同时探讨戏曲史上迷失了的“齐剧”、“山东姑娘腔”(又称“姑娘戏”、“唱姑娘”等)的踪迹。从而解决蒲松龄诗文中所说的“巫戏”、“巫风”的性质,及其存在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车锡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6):1-8
江苏常熟地区(包括1961年从常熟地区划出建置的今张家港市部分地区)的“做会讲经”,属于苏州做会宣卷的一个分支。同苏州做会宣卷和宝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地区特点。该地区流行的“拜香”(香卷)与“做会讲经”(宝卷)是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对该地区火居道士(现在也说唱某些宝卷)是否可作为“宝卷”纳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质疑。“常熟宝卷简目”是据该地两位讲经先生收藏、演唱的宝卷编成。 相似文献
19.
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著名的泰山游记。在这篇不足五百字的散文中,作者描述了泰山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色,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景物特点,并结合作者攀登泰山的路线,考证了泰山南麓的三谷: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相似文献
20.
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圣母苦海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锡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8-22
<泰山圣母苦海宝卷>是清初南无教女教首尹喜编的一部宝卷,存未完成的手稿本(由他人代书).泰山圣母是民间普遍信仰的一位女神,本卷中女神既是观音老母的化身,又被暗示为无生老母的分身.本卷的发现,有助于了解清初南无教的活动和泰山女神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