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梦窗词艺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32.
我国先民极其重视历史 ,先秦的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的直接产物和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兴以立功 ,败以成罚”的实用———资治性 ,“好恶同于圣人”的道德———伦理性 ,“跌宕而不群 ,纵横而自得”的历史———文学性。  相似文献   
33.
明末董其昌、莫是龙首以禅宗喻画,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使从者甚众,影响画坛三百年。清初王士祯主盟诗坛时,亦远接宋代严羽的以禅论诗,标举“神韵”,成为正宗,亦有很大影响。近读一些论文,看到有些论者论述了南宗画与神韵诗在理论上的承继关系,确为有见,然而,又感到对二者关系的渊源、探流及寻其归宿,尚有不尽谐洽之处,有些问题尚可讨论或有待发明,因而,亦将自己的一得之愚写出来,以待高明纠谬。肇端于王维的南宗画,经荆浩、董源、巨然、二米、元四家,直到明的吴门、华亭,终于在脱略形似,追求韵味上做到画、论相合了,“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  相似文献   
34.
四王提倡"元笔宋法",但他们之学元四家,多侧重在"法"而非"道",缺乏代表时代精神的"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四僧以"乱头粗服"为尚,立意、感情与四王不同,艺术上是"以丑为美",其理论表达应旁征于傅山的书论,有着以刚健精神树立民族气节之义.  相似文献   
35.
实行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制度对文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封建社会与宗法制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而宗法制之对行使君主专制的政治权力,在"家国同构"中起极大的作用.政治型文化必然带来对文艺的政治功利要求,对文艺首重政教功能论可谓遍布所有体裁、样式的作品中,而且纯文艺不发达,也导致了文艺家独立人格的丧失.宗法制的"纳上下于道德",形成了伦理中心主义,使道德教谕成为文艺的内容和批评标准,文艺不重个性,而重在群体的、共性的道德与感情.  相似文献   
36.
晚唐文人皇甫松的词虽被赵崇祚编选入<花间集>中,但鲜有绮艳的闺情之作,而是抒怀言理、田园边塞、风物人情皆可入词,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他的词多缘题发挥,合乐可歌.又常以新奇爽快之笔绘秀雅幽远之境,为靡丽的词坛吹来了一股清疏之风,故成为了近现代词选家的"宠儿".  相似文献   
37.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四僧是狂狷之士,而四王则近于“中行”,前者以“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创作,“虽有小偏,终有大成”,后者以“中行之资”尽付于画,却“因”多而“革”少。  相似文献   
38.
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影响了绘画,"破体"为文而至绘事,颇多诗画相通之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的画家修养论;(2)倡导绘画的传神论;(3)确立了"书画当观韵"的标准.在创作上大致可分三类,其中,苏轼、文同、米芾等被视作典型的文人画.南宋文人画的逐渐退潮,除了院画兴盛的外部因素外,更出于自身的原因.其变化与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1)文人画几可看作是画院以外绘画的代称;(2)有借鉴院画之长并与院画结合之势;(3)创作主力转移到水墨竹石花卉;(4)开绘画与诗、书、印结合之先河;(5)僧道作品形成了狂逸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39.
邓乔彬 《文史哲》2004,(4):110-116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相对主义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运用尚处在这样一种阶段:作为打破各种中心主义和独断论、唯我论的一种必须采用的暂时性策略.但相对主义又必须超越,因为相对主义事实上可以导出种种变体,以至重新回到之前的研究轨道上,或走到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上来.因此,在比较研究中如何超越相对主义应当提上日程.而厄尔·迈纳提出的"总体诗学"即是对超越相对主义的一种有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