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唐代殷的“兴象”说、皎然的“诗境”说和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诸说的考察和分析阐明 :唐代提出的“意境”论从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积极参与的艺术空间 ,它既不是单纯的“作者本体论” ,也不是单纯的“文本本体论” ,意境本体实际上还有读者的参与 ,换句话就是说 ,意境本体是由作者、作品和读者共同构成的。因此 ,唐代理论家提出的“意境”论实际上是一个标志读者的文学接受进入文学本体的审美范畴 ,这也就是唐代“意境”论所包含的接受美学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33.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理论性质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鉴赏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和鉴赏论。实际上,这几种理论界定都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知音》篇的理论底蕴。笔者认为①,刘勰的《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他的文学接受理论思想的专论,应该将刘勰的《知音》篇界定为“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34.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12,(1):115-119
李渔的《闲情偶记》虽然没有直接对观众在戏曲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探讨,但他的包括戏曲创作及导演和表演在内的全部戏曲理论都是以观众接受为本位来展开的:戏曲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和宾白写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习惯;戏曲语言的通俗化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容易欣赏和接受;戏曲的审美功用还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愉悦。李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有着自觉的"观众意识"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把这种自觉的"观众意识"贯穿到了他的戏曲理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5.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的开业是我国现代饭店的起点。至今,我国现代饭店经历了1982~1988、1991~1996两个发展期和1989~1990、1997~1999两个低谷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轨迹;从2000年起,开始走出低谷,恢复并有可能进入第三个发展期。在每个时期,我国现代饭店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动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36.
本文采用我国29个省份城市居民收入5等份数据,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粗略的5等份数据情况下,我国海南、河南、江苏、江西、山西、湖南和上海7省市城市居民收入存在非凸性。收入非凸性的存在,说明这些省份存在不稳定的低水平均衡点,即存在所谓贫困陷阱。因此,在政策上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整合,使最低生活保障获得"合力效应",避免城镇居民落入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37.
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李泽厚、刘纲纪、叶朗、敏泽、周来祥等一批学养深厚的美学名家的中国美学史著作。这些著作无疑代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同时也成为横亘在我们后一代研究者面前难以逾越的山峦。可喜的是,广东五邑大学的中年学者李旭却知难而进,倾十年之功,向学界捧出了《中国美学主干思想》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主干》)。由于著者着意从思想根基和实质上来深刻理解和把握研究内容,而不是浮在表层从某种学科的具体观点出发作简单的敷演,这就使本书具有了自己鲜明的…  相似文献   
38.
网络上有很多谈论韩国人的吃的文章。这个我印象中可以称为富裕的国家,在吃上只能用“可怜”形容——韩剧里,排骨居然当作礼品送人,而收到这份礼的人居然还欢天喜地;还有,论个买西瓜在韩国人看来实在是太奢侈了,他们一般都论片买。我的一个朋友说,有一对韩国夫妇来中国,连吃3个月牛肉没换过菜,因为韩国牛肉太贵,不能这样撒着欢吃。  相似文献   
39.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体现出来的。庄子的“言不尽意”论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语言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语言,作为达“道”的工具的局限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则进一步指出: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摆脱言、象的牢笼和陷阱,而且还要诉诸“忘言”、“忘象”的内心体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共同影响和铸成了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得意忘言”的诗性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40.
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容提要 术语是近代科学兴起、学科分野明晰的产物,中国近代新术语的形成,是中。日、西语汇互动的结果。明末清初以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合作,用汉字译介了一批西方术语;清末民初,出现留学日本及广译东书高潮,又将日译西方术语传输到中国。而日本明治时代用汉字翻译西方术语,主要有两法:一是借用中国古典旧词,二是运用汉字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这两类新术语大量入华,对中国现代语汇系统发生重大影响,成为中日两国与西洋文化互动的不朽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