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轮大法”的思想要害是扼杀理性。从“法轮大法”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必须确立健康有效的理性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亟需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知识灌输、情感体验与历史对话三者结合起来,不失其重要的方法论选择.知识灌输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史、国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历史对话帮助学生在问答中深刻领会"三个选择".  相似文献   
13.
哲学问题教学是哲学本性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命运问题,“应有”与“现有”的矛盾是探索时代问题的基本视角。从学理上来讲,哲学问题的提问方式是“认识如何可能”,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维度。哲学问题具有根本性、前提性和思辨性的特点。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可以视为哲学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构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正如"花蕾、花朵、果实"一样.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读周德义同志的著作《我在何方 :一分为三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出版 ) 以后 ,更加强了我对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作者对“一分为三”这一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阐释和系统论证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倡一种能满足中国人现实需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更深层次的意蕴还在于表达一种对理想人生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实质不是一己的私利 ,不是毫无根基的妄想 ,甚至不是单纯的道德诉求 ,而是一种不能自已的“…  相似文献   
18.
文选德同志<邓小平理论学习笔记>中的三篇哲学论文,构成了他对唯物辩证法本质的理解系列.他从认识论切入,到方法论推进,最后达到本质论揭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的实践的历史性的理性思维.这种理解,使他站在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的当代逻辑尺度上.  相似文献   
19.
思辨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辨是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是“对反思的反思”。体验是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基石之一,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它是“特殊个人发现其此在的那种形式和途径”。思辨和体验这两个概念,对于哲学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哲学教育家。他认为:哲学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以达到别的目的;方法是内容的灵魂;哲学教学要求在概念中得到直观,从直观中得到概念。按哲学的本性教学是黑格尔一贯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对此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